
當美國人打開手機發現"中國制造"的真相時,全球貿易的零售版圖似乎被重塑了。
近兩周,受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征關稅,以及TikTok短視頻熱潮的推動,中國各大電商平臺在美國爆火,敦煌網在美國下載量激增800%、淘寶海外日增用戶突破32.6萬,阿里國際站的下載量也超越沃爾瑪。截至4月20日,美國蘋果商店購物類軟件下載榜單前三名均為中國App,榜單前十中,中國App占五席,亞馬遜、eBay等已被擠出前五。
不少美國消費者發現,直接在中國的電商平臺購物,即使算上運費和關稅,其最終價格也遠低于美國本土的零售價。全球消費者正通過中國電商平臺完成一場靜默的“平替革命”。這正如小捷之前所說的,這一場中美關稅戰,帶來的是危機,也是機遇。
中國電商的出海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席卷全球,但在帶來供應鏈革命狂歡的同時,也催生出了一些復雜的法律與商業問題。
01
供應鏈革命:讓“中間商”集體事業
傳統外貿就像一場復雜的傳話游戲,一件中國制造要經歷出口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六道關卡,價格早就翻著跟頭往上漲。一雙義烏出廠價20元的運動鞋,經過層層加價,到紐約商店可能標價120美元,現在好了,中國電商平臺直接搞"工廠直發",以前靠信息不對稱賺錢的傳統進出口商,現在發現客戶都繞過他們直接找中國工廠下單了。
隨著平臺訪問量的上漲,“淘寶客服英語咨詢量暴增”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在該話題下,有不少網友貼出截圖,表示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淘寶店鋪能遇到這么多外國人。有商家表示“客服已經在進行英語培訓”,還有店鋪主頁直接掛出了歡迎外國友人的公告。
據小捷了解,大服飾行業、3C數碼行業部分店鋪訪問量已經暴漲1000%,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老外們緊急編輯和搜索淘寶使用攻略,“How to shop on TAOBAO(淘寶使用秘籍)”成了社交平臺的流量密碼。大量外國網友留言稱“發現寶藏”!
除了淘寶,敦煌網創造的“關稅拆單”模式也頗具代表性:針對美國800美元免稅門檻,系統將大額訂單智能拆分為多個包裹,避開美國關稅紅線,再配合海外倉預存,提前把爆款商品屯到國外倉庫,降低15%-20%物流成本,最終實現歐美國家“7日達”服務。現在歐美消費者買中國貨,比亞馬遜Prime會員還快。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表示,“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最核心的是中國制造的影響力,或者說中國供應鏈產業鏈的整體競爭能力。”不難看出,中國制造已經成為“極致性價比”的代名詞,無論美國如何加征關稅對中國產品進行極限施壓,海外消費者以及進口商對中國制造能力、產品質量、產品品牌已經形成依賴。
那“這破天的富貴”,中國的電商平臺們能接住嗎?
02
法律風險:流量與爭議并存
這波狂飆而來的流量洪峰,第一個感受到的,就是敦煌網。敦煌網有一些商家在做仿品生意,這在行業內也不是什么秘密。之前有消息稱,敦煌網的招商經理甚至直接教賣家如何規避監管——改關鍵詞、換圖片,把"仿牌"包裝成"代工廠原單"。
4月中旬以來,多名博主在tiktok發布了奢侈品代工揭秘的視頻。“香奈兒美妝賣100美元,我們出廠價才10美元!”“lululemon官網100美元的瑜伽褲,成本僅5美元!”視頻同時嵌入一行小字:去敦煌網,用更低的價格購買類似的商品。敦煌網就此在外網走紅。
當美國網友還在TikTok上看"如何辨別真假大牌"的視頻時,中國電商已經幫他們找到了終極解決方案——直接買高仿。敦煌網讓美國消費者以39美元買到UGG仿品、以20美元購入大牌包復刻版,其實本質上是在完成一場“祛魅儀式”——讓終端消費者直面奢侈品的真實成本。
目前,在TikTok上,帶有“Reps”(復制品)標簽的視頻獲得21億次播放,評論區充斥著“聰明人都在買平替”的宣言。
然而,這種走紅也伴隨著爭議。敦煌網的仿冒商品雖然價格低廉,但涉嫌侵犯知識產權,引發了眾多品牌方的不滿。據悉,去年就有數十名中國商家在敦煌網銷售仿制玩具,被美國Spin Master公司起訴,美國法院判決每家賠償5萬美元并發出永久禁令,美國還曾將敦煌網列入“惡名市場”名單。根據《數字千年版權法》(DMCA),電商平臺需建立有效侵權投訴處理機制。若敦煌網被認定"明知應知"侵權行為存在卻未采取合理措施,將喪失"安全港"豁免權。
要知道,仿品生意就像走鋼絲,賺的是快錢,賠的可能是全部身家。更可怕的是,這種官司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美國海關對"惡名市場"清單企業實施強化查驗,一旦查獲仿冒品,貨物將被扣押甚至銷毀,同時可能觸發《海關現代化法案》下的罰款,金額可達貨物價值的3倍。
03
商業隱患:四大考驗來襲
在下載量暴增、用戶涌入的數據狂歡之下,暗流涌動的商業挑戰也是電商平臺以及賣家們需要面臨的問題:
1、關稅政策
實際上,很多海外網友涌入淘寶和敦煌網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想通過拆小單的方式,把一個大訂單拆成多個小訂單,使得每個訂單的貨值控制在800美元免稅額度以內,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高關稅。不過,這種方法的“紅利期”可能就要結束了。從2025年5月2日起,美國將取消針對中國出口的價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額免稅”政策,一旦該政策切實落地,拆小單來避稅的空間將不復存在。美國海關甚至可能加強審查,打擊拆單避稅、低報瞞報等行為,違規者會面臨高額罰款。
2、流量泡沫
TikTok短視頻帶來了中國平臺的熱潮,但也帶來了"虛幻的繁榮"。據服裝行業的蔣老板所述,最近他們工廠在TikTok上投放的視頻帶來了10萬的流量,原以為終于出了個爆款產品,沒想到轉化率還不足0.7%,這一下,獲客成直接本飆升300%,一時不知道是該開心還是該苦惱。這樣的案例還不占少數,被買家戲稱“不投廣告等死,投了廣告找死”。
3、信任危機
咱們國內的買家應該也有感受過,一些平臺為追求GMV,算法優先推送"低價爆款",但這些商品的質量往往難以保證,導致退貨率居高不下。國外消費者由于面臨更高的退貨成本和更復雜的退貨流程,其體驗可能更加糟糕。此外,歐美用戶視“用戶評價”為購物指導,但國內平臺的刷單文化可能導致信任崩塌。一旦有更多的問題商品被曝光在了國外的社媒平臺,那究竟是福還是禍就不好說了。
4、文化鴻溝
首先,許多中國電商平臺的界面設計、客服系統以中文為主,海外用戶需要借助翻譯工具或教程(如TikTok上的“How to shop on Taobao”視頻)才能完成購物。其次,支付方式也存在文化差異:支付寶、微信支付在海外普及度有限,而部分平臺雖支持Visa、Mastercard等國際支付方式,但流程復雜,用戶需反復驗證。第三,歐美消費者普遍體型與亞洲差異較大,國內服裝尺碼并不一定符合歐美市場,導致退貨率高達50%-60%。此外,歐美用戶對個人信息保護敏感,而中國平臺的隱私政策常被質疑過于寬松。
中國電商平臺在北美市場的狂飆突進,恰似一場數字時代的"淘金熱"。這場熱潮撕開了全球貿易體系的一道裂縫,讓"中國制造"的極致性價比穿透關稅壁壘與渠道壟斷,直抵海外消費者的指尖。然而,當算法紅利撞上法律鐵幕,當流量狂歡遭遇文化鐵壁,這場遠征的真正考驗才剛剛開始。
當下這場中美電商博弈的本質,是數字經濟時代全球貿易話語權的爭奪。美國取消小額免稅政策的倒計時,歐盟《數字服務法案》的高壓線,TikTok面臨的"不賣就禁"威脅,這些不僅是商業競爭,更是制度文明的交鋒。中國電商平臺若想真正接住這"破天的富貴",就必須完成三重跨越:從利用規則漏洞到參與規則制定,從輸出廉價商品到輸出商業標準。
全球消費者用下載量投票出的這場"平替革命",終究需要回歸商業的本質——可持續的價值創造。當拆單避稅的魔法失效,當仿品爭議引發法律雪崩,真正能穿透周期迷霧的,唯有那些將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將文化差異轉化為文化共鳴的平臺。這場遠征沒有捷徑,正如大航海時代的水手們最終發現:征服海洋的從來不是船帆,而是星圖與羅盤。
附敦煌網的最新入駐要求、注冊流程、適合品類等信息:
入駐要求
企業賣家:提供合法且真實有效的營業執照,經營范圍應與所售商品相關;提供法人身份證的正面和背面清晰照片,需與營業執照上的法人信息一致。
個人賣家:提供手持身份證正反面清晰照片。
品牌信息(非必填):有商標的產品,需提供完整的商標注冊證書;授權產品,需提供授權書。
其他要求:部分準入類別要求有相關進入資質,具體要求根據不同行業而定。
平臺使用費:費用標準為季度 299 元、半年 598 元或一年 999 元(三選一)。
注冊流程
登錄敦煌網賣家主頁,點擊 “輕松注冊” 或 “輕松開店” 進入注冊頁面,按提示填寫真實信息,選擇用戶類型,并完成手機驗證和郵箱驗證。
激活后頁面出現 “立即繳費” 界面,繳納平臺使用費,上傳相關材料證明后,等待審核。
適合品類
戶外用品:敦煌網星云計劃重點招募類目之一,隨著人們戶外活動增多,此類產品需求呈上升趨勢。
寵物用品:敦煌網星云計劃重點招募類目之一,市場前景廣闊。
3C 數碼: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數碼配件等產品需求旺盛。
時尚服飾鞋包:中國風服裝、鞋包等以其獨特設計、豐富文化內涵與精湛工藝而備受國外市場青睞。
家居生活用品:家居裝飾品、家紡用品、廚房用具以及創意禮品等,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多樣需求。
美妝護膚:品牌化妝品、面膜、護膚品、彩妝等,在敦煌網熱度常年居高不下。
健康保健:融合中華傳統醫學理念與制作工藝的中醫藥保健品、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等,深受國際市場歡迎。
(來源:小捷聊跨境)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