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行業進入新階段,社交型電商大放異彩
科技公司和零售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升溫,誰能和顧客建立最密切的關系,誰就能贏得市場。傳統零售商、電商和社交媒體都使出渾身解數,爭奪市場份額。而隨著市場發展,了解消費者需求、與他們建立互動關系成為電商行業發展的新階段,社交型電商正大放異彩。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的報道中了解到,在電商興起之前,零售商掌控了對消費者的主導權。然而隨著手機的興起,情況發生了改變。現在消費者可以一邊在店內瀏覽商品,一邊上網查看商店對手的網站,了解哪個商家提供了最優價格。
網購的便利性讓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成功崛起。
不過手機也給實體店和電商帶來了另外一個挑戰:消費者越來越多的時間花費在了社交媒體上。結果就是社交媒體也開始加入電商功能,因為這能帶來額外的收入。
Facebook、Twitter 和Instagram都在抓緊腳步,為用戶增加購物功能。根據美國投行SunTrust Robinson Humphrey的分析師預計,Facebook的“buy button”功能可增加5%-10%的年收入。
電商Asos的首席執行官Nick Beighton表示,社交電商是電商演變過程中的最新一個階段。而在早期階段,電商發展主要側重兩個方面,一是產品選擇的多少,二是配送的便利性。
在電商第三個階段,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和情感連接很重要,Beighton稱。“你代表了什么,除了購物交易的關系之外,為什么消費者還要與你建立友好的關系?而社交媒體和社交購物就是其中一部分。”
咨詢公司AT Kearney的合伙人Mike Moriarty表示:“目前有兩種社交媒體銷售平臺,一種是Etsy、Ebay和阿里巴巴,它們連接了賣家和買家,一種是Facebook、Pinterest等,引導買家到賣家的網站。”
網購的需求沒有消退的跡象。根據AT Kearney的數據顯示,網絡零售額占了全球總零售額的7.5%。英國位列前茅,網絡零售額占了國內總零售額的13.5%。在美國,這一比例為10%。日本為4%,不過90%的網絡零售額產生于移動端。
不過有些實體零售商并沒有讓這個網購趨勢影響了他們的收入。這些零售商通過社交媒體與消費者互動。比如Burberry在2009年創建了自己的社交網絡Art of the Trench。它也是首先通過Twitter的推文出售商品的公司之一,并利用流媒體直播應用程序Periscope的一些活動。最近該公司還利用社交媒體平臺Snapchat展示它的廣告宣傳照片的拍攝。
Asos深受20多歲年輕人的喜愛,它利用社交媒體與那些熱衷于科技的消費者互動。“如果年輕用戶使用某一個平臺,而且平臺不是炒作出來的,我們就會加入到這個平臺渠道,” Beighton表示。然而通過社交媒體與消費者互動有幾點要求。零售咨詢機構GDR Creative Intelligence的總監Felix Scarlett表示,企業在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時有多條規定,首先一點是只有1/4或者1/5的信息是關于銷售,而且不公開。“這樣品牌就像朋友一樣與消費者交流,”他說,“你的朋友不會一直都試圖賣東西給你,他們和你的談話非常輕松。”
零售商也以其他方式來回擊科技公司。比如亞馬遜注重發展便利性,它為Prime用戶推出了一小時送達服務。Argos在英國推出了當天送達服務。同時,一些科技巨頭和電商也開設了實體店。比如亞馬遜在西雅圖開了一家實體書店,谷歌在英國電子零售商Currys的專營店內設立了實體店。
咨詢機構Kurt Salmon的零售策略師Paul Schottmiller表示,電商開實體店也反應了與消費者建立聯系已經成為電商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負責運營Richard Talks Retail網站的Richard Hyman表示,不是科技贏得了消費者,而是能了解消費者需求,然后針對這一點逆向工作,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科技是支持手段,它不是主要參與者。”Hyman說。(編譯/雨果網 張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