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是澳大利亞的重要行業之一。如今,國際市場對魚肉的需求迅速增長,但是澳大利亞水產養殖業產能有限,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擴大養殖規模以及培養新品種。
目前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的魚肉需求迅速增長,魚肉價格在未來幾年還將繼續上升,但是天然捕撈魚類的產量逐年下滑,因此人工養殖的魚肉將填補這一空白。
雨果網從澳大利亞《商業評論周刊》近日的報道中了解到,澳大利亞知名養殖集團Tassal的前主席大衛?威廉姆斯稱,澳大利亞水產養殖業的規模依然不夠,亟需注入更多資金擴大生產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目前澳大利亞較大規模的水產養殖公司大部分生產單一的品種,比如鮭魚和對蝦,但這是遠遠不夠的。
近期,美國食品和農業組織(FAO)發布了一個報告,指出全球水產市場在未來數年內將迎來快速增長,同時還警告稱因過度捕撈,全球魚肉價格將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FAO進一步指出,隨著亞洲尤其是中國的中產階級迅速壯大,對魚肉需求日益增長,而天然魚類的數量越來越少,因此全球水產養殖業有必要擴大規模。
魚類如今已占全球蛋白質消費量的17%。全球魚肉生產規模高達1300億美元,其增長步伐將超過人口增長速度。FAO預測,在2030年左右,人工養殖的魚類將占市場總消費量的62%。
如今在澳大利亞,天然捕撈的魚肉產量不斷減少,這是由好幾個因素引起的,包括政府限制捕撈、增加天然魚類數量的政策,同時由于澳元升值,抑制了魚肉出口。
在澳大利亞全國各地大約有500個不同規模的養殖場。即便不考慮全球蛋白質需求的增長,僅僅澳大利亞本國市場的需求足以讓水產養殖業至少在未來10年保持增長。
在去年10月份,無論是天然捕撈的還是養殖的魚類,其價格都出現了上漲并一直保持在歷史高位水平。這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國市場推動的,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魚肉出口國,如今也成為了繼美國、日本之后的第三大魚肉進口國。
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天然捕撈魚類的比重下滑至70.2%,從那時開始,水產養殖業持續增長。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世界人均魚肉消費量增加至19.2公斤。(編譯:雨果網/吳以輝)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