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一直以來是德國經濟的支柱,然而這些曾被視為經濟“脊梁”的公司正不斷地被外國資本收購——主要是中國公司。德國中小企業往往具有強大的技術革新能力,經營效益良好,但是這樣的企業為何被收購?這主要是因為這些中小企業往往是家族企業,如今正步入了父子交接的階段,但是它們無法找到適合的繼承人來接管業務,無奈之下,只得將經營了數代的企業出售。
雨果網從法新社6月27日的報道中了解到:兩年前,普茨馬斯特機械公司因找不到繼承人而被出售給了中國三一重工集團。三一重工以5億歐元順利地完成了收購,成為當時中國在歐最大收購案之一。三一重工的收購案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那些遇到繼承人問題的技術企業往往是中國投資者的目標,不僅如此,如今全球私募股權基金都將目光投向了這一市場”。EY公司的皮特?英格麗許說。
德國家族企業聯盟負責人Stefan Heidbreder稱,德國企業尤其是家族企業目前成為中國公司的最理想的收購目標。
大部分德國中小企業(德語成為Mittelstand)掌握在私人家族手中。這些企業主要擅長于高科技工業應用領域,該領域以技術革新聞名于世,同時也是德國出口的主要推動力。
不過,德國家族企業父傳子、子傳孫的交接傳統如今出現了問題。曼海姆大學中小企業學院研究人員德特雷夫稱, 保留在家族手中的中小企業越來越少:這一比重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70%-75%下降到現在的50%。
德國工商委員會將這一情況歸因為德國人口老齡化的結果,不過這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現象。
威騰大學德國家族企業文化研究者和心理學家Arist von Schlippe稱:“在很多情況下,家族企業的年輕一代不愿意走其父輩的老路,因為他們目睹了父輩們的生活狀態。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觀念,想找到一個全新的平衡。”
此外,如今許多公司已經進入了不同的階段:成功運營企業不僅需要企業家的奮斗精神,同時還需要強大的經營才干,而這正是年輕一代所缺乏的,或者父輩們認為他們缺乏這種東西。
德國第一批二戰后企業家已經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向其下一代交棒了,如今輪到了他們的孫輩了。而對于東德瓦解后建立起來的德國企業來說,現在是第一次代際交接。不過,如今的交接遇到了問題。
遇到交接問題的德國企業紛紛出售經營了數代的事業,而中國斯公司是這股收購大軍的佼佼者。
中國公司很看重德國中小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管理團隊,因此樂意選擇將整個管理團隊“吃”下來。
中國企業往往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來收購德國中小企業,在2013年至2012年期間,中國公司對德直接投資增加了46%-68%。
如今德國叉車制造公司Kion、半導體專業公司Prema、汽車門制造商Kiekert、混凝土泵公司Schwing都已經被中國公司收入囊中。(編譯:吳以輝)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