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發布了一份題為《中國的商標與專利:非市場因素對申請趨勢和知識產權制度的影響》的報告。
原文可復制鏈接查看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USPTO-TrademarkPatentsInChina.pdf
報告指出,在2019年,中國的馬德里商標注冊申請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首次超過美國。因此,報告認真探究了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
一、報告重點解讀
1.中國商標、專利申請情況
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商標局收到了780萬件商標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收到了430萬件專利申請。縱觀五大商標局(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和歐洲)的申請量,無論是在本國的申請,還是依據《馬德里議定書》的申請,中國的申請量都遠高于其他商標局的申請量。自2013年至2017年,中國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也遠超過世界其他商標局的申請量。
2018年TMS國家和地區的商標申請
2013-2017年知識產權局和其他國家/地區提出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2.商標申請猛增的原因
在這份報告里,導致中國商標申請數量激增的非市場原因有四個:政府補貼、政府指標命令、惡意注冊、防御性注冊。
?政府補貼:據報道中國已經實施了70多種地方補貼措施。由于補貼金額常常超過商標注冊成本,導致不少人為了補貼而申請商標,并不打算真正的將商標在商業中使用。
?政府指標命令:報告指出,中國政府曾在2020年3月11日要求國有企業的國際商標申請量增長50%。這種政府的命令是造成中國商標申請量增長的第二個非市場因素。
?惡意注冊:這類注冊主要是指意圖通過惡意注冊商標以純粹獲利,這會會擾亂商標注冊秩序,而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標保護及執行體制則助長了這類“惡意注冊”的產生。
?防御性注冊:即有良好注冊意圖的合法品牌商所做的防御性注冊,為了保護自己的品牌,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品牌商會把并不打算使用的類別也一起注冊。
3.對商標體制的影響
報告指出,上述非市場因素的申請會破壞商標注冊機制的可靠性。此種混亂的商標注冊現狀使得侵權檢索變得更加復雜,同時也限制了那些合法銷售產品或服務的商標持有者其商標的保護范圍。防御性申請雖可視為合理應對措施,但這些成本遠高于中小型企業能夠接受的成本范圍。
4.對專利申請趨勢與影響
與商標相似的是,政府補貼以及指標命令也是導致專利申請量增長的兩大因素。報告認為,加大補貼力度可能會鼓勵各方申請來獲得補貼,而不是起保護創新作用。
5.結論
近年來,在中國提交的商標和專利申請量已超過全球各國。一些觀察者將一個國家的商標和專利申請量視為其品牌創造和創新力強度的指標。盡管涉及中國的數值比較在某種程度上可能與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強度有關,但如果沒有其他背景條件的情況下,就不能得出這方面的結論。USPTO認為知識產權授權是知產商業化的主要手段,而目前中國知產授權所帶來的收入在其貿易收入中僅占非常小的比重。
二、啟示
從上文來看,USPTO這篇報告是對中國商標、專利申請提出質疑。先不論USPTO的視角是否完全客觀,但報告對我們依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首先,商標與專利申請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以及其發明創造與科研實力。這份報告USPTO重點關注中國商標、專利的申請發展,其實是對中國知識產權過去十年的積極肯定。同時,在知識產權問題的角度上,知識產權的發展、競爭已經成為兩國之間比較的重點,而且這種趨勢將會越來越深刻。這就要求出海尤其重點市場在美國的企業,要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及知識產權成果的研發,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打響自身品牌。
2.從商標、專利申請影響來看,上述四種尤其是惡意注冊的一些申請,漸漸引發不少知產從業人士的不滿,盡管USPTO并未將其中國申請等同于非市場因素導致的申請,但這篇報告間接表達著他們的態度。這也許意味著未來USPTO對中國商標申請審批將會更加嚴格,因此,大家一定要認真謹慎的對待每一件申請,嚴格遵守美國商標專利局的法律法規,切勿投機取巧。
(來源:老王說標)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
(來源:老王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