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府大力推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實行普惠金融,而以五大行為代表的國有銀行及其他民營商業銀行紛紛成立普惠金融部門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據央行數據顯示,2019年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長12.3%,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貸款增速達到23.1%。雖然在政策層面上提供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加上疫情的影響,很多小微企業得不到“輸血”而倒閉。作為復蘇最快的行業之一,跨境電商以其門檻低、成本低、交易簡單的特點吸引了大量小微企業轉型。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這些規模不大的跨境電商通常都有著高頻的資金需求,市場規模是存在的。
但是從供給的角度來看,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一般在信貸業務中會從風控維度考量財務和非財務等一系列指標去評估業務風險,而這些由小微企業轉型的跨境電商在這一系列指標上不如大型企業來得齊全和規范,如果以銀行的風控邏輯去做風險評估,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人力成本,面向這些跨境電商開展貸款業務的利潤并不足以覆蓋這一成本,以銀行傳統信貸流程為例,流程一般有6步:
1.了解客戶基本信息
2.客戶遞交相關材料
3.銷售支持人員做錄入
4.中臺復核
5.風控部門實地調查
6.最終審批結果
整個流程下來,一般需時兩個星期到一個月,如果某些材料(如財務資料,公司資質等)準備不好被卡住,還會延長審核時間。
中小跨境電商“融資難”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與傳統銀行風控邏輯相匹配的信貸數據,通過金融科技解決上述數據匹配問題,將改善中小跨境電商資金流穩定,相關信貸業務也會迎來快速增長。通過運用金融科技,傳統的信貸流程將能得到重構,對于中小跨境電商的信貸需求將能完全響應及滿足。
信貸可以簡單分為貸前、貸中、貸后,金融科技能夠在信貸全流程發揮關鍵作用,能夠大大加速中小跨境電商信貸周期運轉。
在金融科技賦能下,橋彼道能夠在短時間內實時獲取經客戶授權的電商平臺數據(如交易數據、物流數據等)并作為主要的授信依據。
在貸中及貸后環節,橋彼道在金融科技的幫助下能實現客戶生命周期的管理。
傳統銀行的授信依據很多時候是出于申請者申請的那一刻靜態的財務狀況進行審批,但實際上跨境電商的業務特點是3-5個月的銷售額往往占了全年業務的大部分份額,橋彼道利用金融科技技術,用數據觀察客戶的生命周期,客戶在貸款過程中業務的實時動態趨勢可以反映風險的變化:無需去客戶處驗證,可以通過業務數據、商品信息進行分析,從而掌握經營風險。在這基礎上,橋彼道設置了一系列的預警指標,依賴數據進行貸后風控。
基于金融科技對于跨境電商的信貸流程重構,能夠滿足跨境電商的高頻次的資金需求,運用數據賦能風控,能夠更好地進行授權數據獲取,驗證授信,風險預窺,并成為跨境電商信貸業務的正向助力。
如果您對橋易貸的產品和服務感興趣,請點擊此處,與我們取得聯系。
(編輯:江同)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