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亞馬遜賣家而言,自發貨的模式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內,發貨時間長,訂單沒有精品多,回款周期長等等,都是勸退他們的理由。針對于一些小的入門賣家而言,自發貨模式更適合了解平臺積累經驗,適合于過渡。
一些想要入門的賣家在對比自發貨和FBA的利弊后,發現自發貨更適合自己,那么這種模式還有沒有可能爭取更多的流量,成了大家的關注點。
在這里給大家解答一下,亞馬遜自發貨是有機會爭取到更多的流量的,跨境達人丹給大家分析一下亞馬遜商品排名機制。
亞馬遜的商品排名機制有很多種,有大類目排名,也有小類目排名,這些排名的先后順序則代表了該商品的listing在亞馬遜上的銷量和熱度。顯而易見,排名越靠前,熱度和競爭力越大,曝光量越大,從而銷量越高。雖然亞馬遜不會展示商品的所有銷量和好評,但是內部其實是有數據計算的。
銷量決定大類目的排名,然后決定了小類目的排名。
那么大家最關注的一點,類目排名和keyword關鍵詞的排名是掛鉤的嗎?是否會影響排名呢?其實并不是這樣,類目排名并不等于keyword關鍵詞搜索排名,即使keyword與類目完全符合。Keyword關鍵詞的組合方式不計其數,每一種組合并不是都能名列前茅的,匹配度不同,排列先后有區別。
大多數亞馬遜賣家認為只有轉化率才能提高產品排名,在流量相同的情況下,轉化率越高銷量越多,亞馬遜平臺才能抽到更多的平臺傭金,所以轉化率是關鍵詞搜索排名的決定性因素。
這樣的理論并不完全對,這個結論只針對的是單個listing的比較,但卻忽略了亞馬遜買家的購買習慣和平臺運行邏輯。
正常亞馬遜買家購買習慣是需要在網站上搜索關鍵詞,然后瀏覽商品,再點擊商品,這三個行為成一個循環,直到找到買家滿意的商品。所以顧客成交的概率與他瀏覽的時間成正比。
每一個listing在平臺的流量不同,但是流量最終都是趨于一個穩定值,如果你使用過Google Trends,上面的數據就顯而易見了。為了使平臺利益最大化,亞馬遜竭盡所能讓每一個用戶都能滿載而歸,完成訂單,所以亞馬遜會通過各種方法使平臺單流量轉化率趨近于100%。
A9算法中listing是必不可少的一環,listing的位置不同,決定性不同。分一下三種:
首部listing,即高關鍵字排名listing。它擔任的是流量入口的作用,另一種就是流量終點的作用,A9算法認為你的listing轉化率競爭性不高,但是產品圖片的曝光轉化率高,與高轉化listing有眾多的共同屬性,所以將會給出更多的曝光和更高的關鍵詞排名。
中部listing,即中關鍵字排名listing。它擔任的是流量中轉站的作用,就是把高排名的listing引流到低排名的listing。
尾部listing,即低關鍵字排名listing。它擔任的是流量循環終點和重啟流量循環的作用。流量循環終點就是亞馬遜賣家不管是否會購買產品下單,A9算法都會默認結束此次循環,不會再推薦共同屬性的產品,從而推薦同品牌的新品,這樣一來沒有共同的屬性,賣家都會選擇退出,重新搜索keyword,進行下一次的流量循環。重啟循環就是除了直接曝光該店鋪的產品外,可能會直接添加某一首部listing為推薦鏈接,讓買家進行下一次的流量循環。
那么自發貨如何利用排名機制來優化listing呢?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本身產品listing的優點和缺點,通過技巧來改善搜索排名及排列順序。如果你做的產品屬于爆款 ,樣式新穎,也就是曝光量和轉化率特別高,流量很大,他是比較適合做自發貨的。哪怕我們自發貨是自己配送,時效長,但是因為流量大可以擔任流量入口的作用,同樣可以擁有很高的排名,依舊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利潤。
優化listing爭取流量
1、多平臺比較選品
Amazon賣家再選品時,可以多平臺參考,實時關注wish、速賣通等平臺的爆款產品,根據本站點的需求上新。
利用爬蟲工具抓取選品數據
選品Amazon上你設計的商品大類目,通過爬蟲數據,進行查找,數據都是會更新的。
市場評估,競品分析類選品
以上的基本說明,在面對大賣家和小賣家會有不同的選品策略。
賣家豐富自己的關鍵詞,避免慣性思維,一個粗糙沒有質量的關鍵詞只是表達了最基本的商品,一定要改正子產品和父產品關鍵詞一摸一樣的毛病。
(來源: 跨境達人丹)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