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人,在等待一個春天。
3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
疫情的破壞和攻擊是無差別的,線下的外貿企業卻有著相同的困境。先是工廠停擺,需求減少,生意按下暫停鍵,現金流枯竭,轉產口罩成了最無奈的選擇。
好不容易等來復工,正準備大展拳腳時,疫情在國外爆發,運到海上的訂單,說不要就不要,欲哭無淚。
對在時代浪潮上逐浪,最為敏感的外貿人來說,先活下來,熬過這場倒春寒,前面就是春天。
自救的行動也演化為幾種方式:線下的轉線上,外貿的轉內銷,非必需品轉急需品……
我們在采訪中發現,有的“幸存者”風生水起,做新品牌訂單大漲300%,有的工廠通過平臺,能直連消費者,讓質優價廉的商品有了更精準的出口。
但疫情的后半場,外貿人的歸宿仍是擅長的外貿生意上。
互聯網大廠也集體發力,用數字化力量激發新的需求。
1999年,中國電子商務波瀾壯闊的前夜。馬云在美國搜索不到中國的啤酒,使他想出了在中國創辦互聯網,把中國制造工廠搬上網的一生事業。
18羅漢在湖畔花園創立了阿里巴巴,為中小企業賦能,喊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國際站是阿里的第1塊業務,作為“長子”,國際站業務為阿里奠定了企業組織、制度和文化的雛形。憑借B2B業務,阿里巴巴挺過互聯網寒冬,后續還為淘寶、天貓、支付寶輸送人才給養,這些枝椏正以數據為生產資料,向各個垂直領域開放伸展。
(Alibaba.com是阿里最早的網站)
2009年3月,阿里巴巴在全球經濟危機期間首次啟動“春雷計劃”,幫助國內中小企業沖出寒冬。11年后,阿里重啟“春雷計劃”扶助中小企業轉危為機。
在特殊時間節點,「電商在線」獨家專訪了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平臺如何將沉淀了20年的技術和能力開放給商家,如何給傳統老外貿轉型帶來新的變量。
張闊認為,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中國供應商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中國是恢復最快的國家,對外貿商家來說,當全球的需求逐步復蘇以后,中國是唯一能滿足這些需求的世界工廠。
“舊外貿是沒有機會的,新外貿才有機會。需求一直在,只是隨著時間會有變化,總量肯定會快速增長,通過數字化方式描述商品、抓住買家,是快速轉型學習的當務之急。這是未來10年,疫情催生的數字化方向。”
1999年阿里巴巴香港新聞發布會現場
Q:疫情下,中國外貿商家有哪些機遇?
A:對所有的中國企業來講,要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待這次疫情,它是未來10年和20年的開始。
首先,海外買家的需求其實是持續不斷的在增長。雖然整個海關一季度的數據在下降,但從我們3月份的“新貿節”看,線上的成交同比去年是達到了160%的增長。到了到4月份,成交也接近三位數增長。拉更長的時間來講,全球的需求也一定是增長的。
對于全球其他的買家來講,現在唯一找到供應商的通道就是互聯網。
中國供應商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中國是在全球的疫情背景下,恢復速度最快的地方。一個海外的買家,訴求需要滿足的時候,中國是一個唯一能承載全世界需求的國家。
商家在這個時候必須要做的是開始構思自己下一輪的變化。比如利用互聯網、數字化基礎設施去重構自己的獲客方法,重構自己的履約方式。
目前,阿里巴巴國際站有20萬賣家,超過2000萬買家,分布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從2016年開始,阿里巴巴國際站從一個展示網站變成了一個擁有支付、交易、結算的全鏈路跨境貿易網站,買賣雙方可以在此完成擔保交易。
我們在中國大概有30多個倉,覆蓋全球的二二十多個線路。疫情期間,很多商家的物流不能得到確定性滿足的時候,這些可以幫助這些商家提供一站式服務。
我們還有一個叫外貿綜合服務。當一個企業要出口的時候,它有很多監管的需要,比如通關、結匯、退稅,這些服務,我們也都把它數字化了。我們想盡量讓所有的人做外貿像做內貿一樣簡單。
Q:什么類型商家增長最快,哪些品類會迎來逆勢增長的機會?
A:在疫情背景下,所有的消毒殺菌、防護類、醫用類的設備,增長速度是最快的。比如口罩、消毒液、殺毒水、護目鏡、防護服等等。
第二個是跟宅經濟相關的產品。在家辦公、帶小孩、養寵物、把屋里的花花草草都弄好,這些對應的,比如說3C數碼、母嬰用品、寵物用品等等增速都很快。
第三個,我們看到美容領域的增速也比較快,比如眼睫毛這些,可能大家在家里面也喜歡精致一點。
第四個,復工、復產有序開啟,復產之前他們也會準備非常多的內容。所以,現在整個機械,包括化工、建筑、材料這些,在國際站上的增速也非常快。
中國率先經歷了疫情的變化,所以各國人民接下來需要什么,其實沒有人比中國更清楚。
我們現在每一個禮拜都會跟商家做很多次直播,通過線上的方式,幫助商家去理解此時此刻外部的變化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行業是在高速增長的,面對這些高速增長的這些行業,商家本身應該做什么。
Q:如何看待外貿轉內銷的“自救”方式?
A:我是建議商家基于自身經營的情況和商品的情況做決定。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賣寵物用品的商家,他們在3月份的生意不錯,當時我問他,你有沒有去往淘系、1688做分銷?
他的意思是,你的商品還是要圍繞著目標用戶群去設計。比如說,他的寵物用品瞄向的是北美市場和歐美市場,審美跟國內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因為國內是偏日韓系的。
所以,當你面向一個國家的用戶去做設計,再把它拿到國內去銷售,難度是非常大的。
國際站上原來也有很多淘系的商家來開店,但凡做得好的,一定也是對海外買家的需求、各個地方物流的需求、海關的要求有深刻的理解。核心還是要對你的目標客戶群體有理解,不管什么品類,不同的市場它其實都會有差別的。
Q:如何看待傳統外貿企業線上化過程中,to B和to C的不同選擇?
A:to b跟to c確實是有差別的。從數據上來講,整個中國的出口95%-98%以上的是B2B的貿易,它跟整個跨境之間物流的成本、監管的成本和特點等等都有關系。
一家直接在線上轉型to c的外貿企業,可能是對當地的消費者非常理解,能解決所有的物流問題,并且所有的商品能完成當地的維修等等。所以,to b跟to c這肯定商家自己要做的一個選擇,哪一種商業模式可能更適合他,就選擇哪種。
Q:國際站對大的外貿商家吸引力在哪里?
A:傳統的商家,自己的工廠做得很大,到線上可能不適應。我倒覺著,如果說大的商家在線上的不多,他們反而有機會。
我們現在提供了很多的產品,能讓大型的商家跟中小的商家拆分出來。
第一個,我們會對所有的工廠提供驗廠的服務,你的規模、你有哪些認證,這樣可以區分有實力的商家和普通的商家。
能提供很多技術和工具,像直播、短視頻,它會通過360度的全景對你樣品間里的商品進行完全數字化,幫買家理解你工廠的實力。
我們還可以設置不同的權限,保證B跟B之間的交易更加順利,也保護賣家的一些商業機密等。
我認為B2B生意講一個門當戶對,就是什么樣的供應商希望找到什么樣的買家。我們數字化的方法其實能把買家跟賣家更加精準地匹配。
此外,不同的類型的商家它可能需要的物流方式不一樣。我們會提供有差異性的物流方法。如果航空你覺得成本太高,我們可以選擇快船;以前中國到歐洲走空運,現在空運受阻,我們給你走鐵路等等。
Q:未來外貿的數字化進程會加快嗎?
A:現在,國內零售大盤的數字化滲透率超過30%,而外貿的數字化10%都不到。未來我們覺得,外貿的數字化滲透,體量和速度應該比國內零售速度還要快。
因為一方面,疫情下所有的買家,無論大小,做生意的唯一的方式是通過線上。相當于經過這一次疫情,所有的商家進行了數字化教育。
第二個原因,國內零售還有線下消費的場景,線上線下的體驗是有差別的。但對于跨境生意,本身就是遠隔重洋,數字化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
所以這件事情只要走過去,最后商家都能體會,數字化是不可逆的,它對于線下外貿生意的替代,是一個更加徹底的過程。
Q:傳統外貿轉線上,如何解決信任問題?
A:原來老外貿做事的方法是,買張機票出國,最好跟買家一起過個圣誕節、吃個飯。
但我覺得最合理的方法,或者未來最可規模化的方法還是通過數字化的信用。
比如一個買家向賣家下單,我最希望知道的是,我的同行里,還有哪些同等規模的從你這里下過訂單。你用什么樣方式給他進行履約?你的價格范圍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生意的?有了這些數字化的信用,那買賣之間的匹配效率就會更高。
說實話,就算你們之間是老買賣關系,信任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但這些信用回到線上,它是可以沉淀的,一旦出現問題,是會給你做一定標識的。你的犯錯是有成本的。
我們要用一套規則去保障所有人在平臺上的誠信。比如國際站跟螞蟻金服、跟海外的銀行,會去打通一些信用體系,讓買家一進來就能很快找到可信任的賣家。
Q:對老外貿轉新外貿有哪些幫扶政策?
A:4月20日,阿里國際站宣布,將對20萬中小外貿企業展開持續5個月的扶持。這是阿里巴巴“春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件事是“新客開源”。就是幫助外貿商家把商品放到線上,通過數字化開源。
第二件事叫“貨通全球”。當你有訂單之后,怎么在疫情下,通過我們的支付網絡、物流網絡、供應鏈網絡,幫你把貨準確無誤地發到買家那里去,把錢收回來,并且形成你線上數據的積累,然后給你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第三件事,叫“無憂啟航”。比如說有的商家,就算有意愿轉型線上,但沒有人才做這件事怎么辦?我們會給這些商家一個承諾,如果你跟國際站簽約,30天之內,你所有的商品,會幫你完成數字化,你商品里的頭部爆品,會幫你完成短視頻化。
我們也會幫助外貿商家完成一個冷啟動,在前面的2到3個月之內,讓所有商家流量的權益,能達到國際站里星級商家的權益,讓他馬上就能感受到,確實是有效果。
Q:在口罩雙向支援中,國際站起到了一個什么作用?
A:我現在還記得,1月25號(大年初一)早上8:58,我們第一個電話會議開始的時間。
所有的工廠那時都停工了,拿到口罩難度很大。當時,我們就做了一個決定,啟動全球尋源。
我們大量的小二在各個國家駐扎,這些本地的同學就作為買手,在全球找工廠、買口罩。
我們去采買后,再由菜鳥去做托運,然后把它們發到醫院,送到武漢等等需要的地方。
第一階段結束后,從今年3月25日起,又開始了口罩的反向流通。一部分是馬云基金會本身的捐贈,另外一部分就是通過國際站去做全球物資的供給。
國際站對口罩的供給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平臺保證買家貨品安全的基礎上,讓買賣雙方達成交易。
國內生產口罩的工廠很多,但哪些能滿足國際上的要求,尤其要進醫院?在中國海關出臺政策之前,國際站就通過白名單的方式在管理合格的商家,只有這些工廠我們可以讓他做出口。
出口到北美、到歐洲,當地需要什么資質,我們會去工廠做實地驗證,確保這些工廠在國際站上的銷售滿足當地買家的要求,滿足當地醫療機構的標準。
第二種是類自營的方式。國際站直接去工廠采購,然后海外買家跟國際站下單。
為什么做這個生意?并不是說國際站要全面轉自營,而是我們發現很多政府、醫療機構不具備全球采購的能力。
我們的核心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如果你完全沒有接觸過外貿,這么短的時間里要滿足他們的需求是很難的。
口罩生意最開始有很多亂象的地方,我們有做取舍,前提是一定要看清楚工廠,看清楚他們的資質才允許在國際市場上售賣。
我們選擇的是對買家跟賣家,對于中國和全球都負責任的方式。我們需要保障的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無論是北美、歐洲、東南亞還是非洲,買到的口罩是能滿足當地醫療機構最高標準的。
以前我們總說“客戶第一”,我覺得此時此刻是對于整個阿里價值觀考驗最大的時候。因為你商品出去了,不是買家滿意度的問題,后面是一個個生命的問題。
如何保證商品是最高標準的,這是我們所追求的最大的一個方向。
(編輯:江同)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