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行業的火熱導致很多僅僅只是聽說過一些“跨境電商門檻低”,“相當于2012年的淘寶”“10元賣10美元”等等傳聞就蜂擁而至。
然而雖然行業在發展中,不斷的在規范化,但行業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對等,導致“踩坑”事件時有發生,別說小白,跨境大神也過掉坑的經歷。
“選品”坑
1、缺少“剛需致勝”思維,盲目多SKU鋪貨;
2、不以可用資金為基礎的盲目選品,比如盲目選擇大而重的產品,運營中才發現自己的資金和資源實力根本不足以支撐其運營所需;
3、帶著投機心理選擇侵權(或潛在侵權)產品;
4、單純以自己的偏好來進行選品,忽視了市場的需求;
5、盲目追求熱門的、競爭激烈的、被大賣把持的低價產品,比如深圳的“吉祥三寶”(手機殼,數據線,充電器);
6、過度追求差異化、獨家私模和產品升級改造,浪費了時間,也往往會因為預期與市場的偏差而導致付出了大量的試錯成本;
7、選擇了更新換代快或者季節性過于明顯的產品。
上架坑
1、產品發布在錯誤類目,導致產品被下架;
2、濫用變體,導致Listing被拆分;
3、尺寸填錯,導致平臺費用高于實際--填大不可取,稍微填寫則有利;
4、FBA發貨時頻繁刪除發貨計劃,導致賬號的FBA發貨資格被禁止;
5、發布產品時,胡亂填寫商標名,導致侵權被移除銷售權限。
規則坑
1、侵權、質量問題、認證問題、插頭問題(比如英國市場錯發為歐規插頭,這是在英國屬于違法行為,很多粗心的賣家已深受其苦),也包括安規問題,比如沒有電子產品沒有CE認證,沒有UL認證,玩具產品沒有CPC認證等,這些情況導致的結果輕則Listing被刪除,嚴重的,可能導致銷售權限被移除等;
2、銷量的大幅波動也會導致銷售權限被移除;
3、類目中途被審核,比如最近嬰兒用品和兒童玩具被要求提交的CPC認證,蘋果周邊配件被隨時抽查到的MFI認證、UL認證和授權,以及接下來將是銷售旺季的大功率LED燈串可能被要求提交的UL認證等,都會導致Listing被下架的情況;
4、違規的Listing合并和Review合并,可能會被判定為操縱排名、濫用變體、操縱銷量等而導致賬號被移除銷售權限。(來源:申麥電商)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