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垂直類的服飾電商,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
Revolve、shopbop、Wconcept、Fartetch、Mythersa、Net-a-Porter,這全是服飾類電商平臺,而且大部分還不錯,為何國內就一個淘系很好,其他發展基本沒前景呢?
唯品會江河日下,寺庫可私有化,蘑菇街半死不活,如涵控股跌跌不休,聚美優品昨日黃花。
難道都被阿里“二選一”搞死了?國內服飾就一家阿里獨大,這是為什么呢?
這種南橘北枳的情況,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國內的服飾電商,是否還有投資價值?該選擇什么樣的垂直方向,單純避開阿里,就有脫穎而出的機會嗎?
近期上市大熱的Chewy寵物電商,市值130億美金,國內還有機會嗎?
帶著上面的問題,近期我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就來針對性回答這幾個問題,文章分為兩個部分,我們逐一解讀:
1. 回顧過去的各種解釋理論,如高頻打低頻論、淘寶先發優勢論、品類天花板論等等。
2. 哪些因素造成國外服飾電商遍地開花,國內卻一家獨大?
一、為什么過去各種解讀,都是不靠譜的答案?
關于這種服飾電商南橘北枳的解讀,有好幾種論調,似是而非,好像頗有道理,但非常有問題,我們這里簡單做一個分析。
1. 高頻打低頻/流量成本論
持有這種論調的人,認為高頻應用導致獲取和激活消費者的成本比較低,在長期規模的經濟下,這幫垂直電商逐漸失去市場。
當然,這一理論在解釋當當網、唯品會為什么逐漸走下坡路是可行的,畢竟營銷費用等“三費”存在規模效應。在長期的競爭中,由于這些企業規模較小,GMV平攤費用少,所以這些網站逐漸衰退了。京東雖然頻率稍微低頻,但客單價高,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是可以承受的。
但這個答案沒有解釋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些服飾電商沒有被亞馬遜打死,反而一個個蓬勃發展呢?很多人把這個問題想當然了,這理論不過是找了一個邏輯成立的事實,偷換概念罷了。
2. 品類天花板論
持有這類理由的人認為,垂直電商是一條偽賽道,因為空間高度決定了很難生存。垂直電商沒有長期價值,這是否成立有待考證,即便是正確的,也沒有國外的情況啊,懶得反駁了。
3. 淘寶先發優勢論
持有這一論調的人,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淘寶過早地確立了頭部App的地位,而歐美那邊速度相對慢,也給各家垂直電商App獨立成長的窗口期。
這一思考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業內并沒有亞馬遜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論調,倒是有微軟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說法。
我不太認為這能解釋清楚問題,因為國內垂直電商在2008年至2012年是風起云涌,英雄輩出,到處都是融資,遍地都是創業者。說淘寶先發優勢,我覺得有待考證。
總結一下,上面的三種論調,是在討論國內電商發展的時候,很多人說的“共識”吧,雖然有些有道理,也能從一定程度上闡述一些東西,但缺乏說服力。
二、到底什么因素,造成服飾電商南橘北枳?
關于這個垂直服飾電商的思考,我閱讀了很多資料,也找了不少好朋友做了咨詢背景了解,下面就來說說我所理解的真相吧。
主要有兩個因素構成:
用戶消費習慣與亞馬遜品類擴展之路
產業集群及特征
我們針對這兩點,進行詳細的解讀。
1. 用戶消費習慣與亞馬遜擴展之路
在與很多熟悉歐美時尚的朋友聊天訪談中,我得到一些信息:過去歐美人沒有在亞馬遜上買衣服的習慣,一直到現在才開始逐漸改善。
很多反饋都是歐美人一般在實體百貨、官網購買服裝等。顯然,他們指的是亞馬遜不提供這方面服務,也沒有去培養用戶購買衣服的習慣。
那么,可能在品類擴展過程中,服飾被亞馬遜忽略甚至放棄了。扒了一下研報,我們發現亞馬遜的SKU擴展之路確實如此:
從過去的歷史品類擴張中,梳理出來服飾品類,在亞馬遜看來可能不是重點。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絕對金額方面的信息:
選擇期間數據,即便到了2011年,服飾類銷售額一直才8.4%。差不多同時期,我們對比一下阿里的數據情況:
這是2011年,淘寶的數據情況,此時占比為21%,是亞馬遜的2.5倍。
因此,從品類擴張之路和絕對金額占比方面,我們都發現,在早期中期,亞馬遜就沒把服飾當一個好生意來經營。
我們再來看看最近兩年,亞馬遜又是一個什么情況呢:
最新的情況顯示,在自營品類中,服飾在SKU中有4904種,占比近75%;從數量上,至少給予了重視。
當然,看金額占比,就更好玩了:
看到沒,Apparel(服飾)占比才1% ,威猛牛逼不?
75%的SKU占比,貢獻1%的營收(財會同學注意了,此處不符合配比原則喲,高危區)。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當然是最近兩年,大力發展的態度啊,所以說這才是真正的戰略重視(當然,服飾類可能SKU統計和其他不太一樣,可能一個size就被統計一次,但相對而言還是呈現SKU和營收貢獻不配比)。
當然,我們也來看一下阿里最新的情況:
這是618期間的橫截面數據,顯然服飾類仍然是第一大貢獻品類,占比18%。
同時,我們觀察到,和2011年阿里的比例比起來(那個是期間數據,非時點),服飾類從21%降低到了18%,而3C數碼則從16%,上升至17.5%。阿里在保證基本盤時,也搶著了京東的份額。
因此,從供給方的角度來說:阿里和亞馬遜,在SKU種類拓展的過程、重心是完全不一樣的。
亞馬遜將重心放在數碼、電子、生活用品,而阿里則剛好相反,盡可能完成“萬能的淘寶”,以非標品居多。這種重心不同導致消費者一直沒有在亞馬遜買衣服的習慣,喜歡去實體店。直到最近兩年,隨著時尚電商興起,才逐漸培養人們在平臺上買衣服。
總的來說,歐美一直沒有在亞馬遜買衣服的習慣,人們喜歡去實體店,也沒有一個壟斷性的服裝平臺。另外,大家也會逐個去服裝品牌官網購買。而國內則是想到買服飾,先去淘寶里面,找品牌直營店。
這種現象當然不是偶然發生的,和產業特征環境直接相關,接下來解讀下一個因素。
2. 兩國產業集群及特征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歐美生意人,想制作設計一些衣服進行售賣,會發生什么情況?
顯然,首先她得做設計,然后制作版型、找面料、找服飾代工廠……
中間的麻煩是顯而易見,最核心的問題是服飾代工廠哪里來。歐美缺乏代工廠,很多國家是不存在私人找工廠做衣服,然后在電商出售的。而在國內這不是分分鐘的事情嗎?
即便國外不以私人形式,找工廠,但成本非常高。他們強調們設計(屬于藝術類),注重創意,因此成本非常高,工序復雜。
而在大陸,這些都不存在的,什么知識產權、什么原創計劃,阻擋發財的,都滾一邊去。代工廠遍地都有,各種商品面料集貿市場,太多了。在國內,可能定版型到最后工廠出貨,也就一周的時間。
我想,分析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為什么了,原因在于國家之間的比較優勢——服飾產業集群及其分布。
隨便搜索一下關鍵詞“服飾行業”:
產量占比全球三分之一,代工廠強大,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國內也誕生了一大批代工廠,下面盤點一下全球十大服飾代工廠:
聯泰公司(東莞、清遠、江蘇、菲律賓等地有分廠)
工人數:8萬
被代工的國外品牌:Ralph Lauren、adidas、Liz Claiborne(美國的著名中階品牌)、Calvin Klein、Victoria”s Secret
聯業公司(總部香港,大陸主要加工廠在東莞)
工人數:5萬
被代工的國外品牌:DKNY、J Crew、NAUTICA、Givenchy、BROOKS BROTHER、Burberry、Callaway(高爾夫裝備)
溢達公司(總部香港,廣東和常州等地有加工基地)
自有品牌:派 Pye
工人數:8萬
被代工的國外品牌:AbercrombieFitch、Lacoste、Polo Ralph Lauren、Nike、Tommy Hilfiger
江蘇晨風集團(常州)
工人數:不詳
被代工的國外品牌:優衣庫、CK
香港永嘉集團(在廣東河源、云浮、廣西梧州均有工廠)
工人數:3萬
主要代工品牌:adidas,同時也是adidas中華區核心成衣制造供應。
大楊創世公司(大連)
自有品牌:創世TRANDS
工人數:不詳
被代工的國外品牌:BCBG女裝,西裝主要供貨歐美和日本服裝零售業,包括MS、Macys、P&C、Aoki等
申洲集團(寧波、衢州均有工廠)
工人數:超過10萬
被代工品牌:NIKE、adidas、PUMA、ANTA以及休閑品牌UNIQLO等
長江制衣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無錫和廣州番禺等地有加工廠)
自有品牌:馬獅龍等,子公司還先后收購了法國姬龍雪等名牌
工人數:不詳
被代工的國外品牌:Pringle、Miss Sixty、YSL、Diesel、Marc Jacobs、Ashworth
夏夢意杰集團(溫州,杰尼亞公司合資企業)
自有品牌:夏蒙 Piombo(合資品牌)
工人數:不詳
晶苑集團(東莞)
工人數:7萬
主要客戶品牌:UNIQLO、PINK、ATY、HM、JCPENY
其中,我們熟悉的申洲國際(HK:02313)、晶苑國際(HK:02232)都是港股上市公司,其中申洲國際是大熱門股,看看股價走勢圖就知道了:
從2005年年底上市至今,上漲超過60倍,價投必須研究啊,高回報率股票。
這樣的產業集群,尤其是東南沿海的代工廠等,就決定了服飾生意國內外區別很大。早期阿里抓住了這一趨勢,也進行培養;亞馬遜選擇符合發達國家趨勢,選擇準化、工業化的產品。
隨著時尚電商的興起,亞馬遜最近這兩年開始發力這一品類。中間存在巨大的時間差,因此新興網站能夠跑出很大一批來,至于未來亞馬遜能否通過“高頻打低頻”取代這些網站,暫時不好說。
三、總結
本質上,國外服飾電商蓬勃發展,國內卻淘系一家獨大,原因就在于產業基礎設施不一樣。而兩家優秀的公司,阿里和亞馬遜,都抓住符合當地產業特征的種類,分別選擇了合適的SKU擴張,一路成為全球領跑的電商公司。
對于投資人而言,是否國內存在一個對標美版Chewy公司的百億美金垂直電商這個問題,很有意義。我本人不太看好國內版的寵物電商,具體下次有機會聊,希望對各位有一定啟發意義。
(來源:外貿電商聯盟)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