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些做傳統外貿的朋友在聊天,有一些是工廠,他們主要是給貿易商供貨的,他們有一個共識就是今年的訂單少了,并且開始在說一個問題,外貿行業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從他們的訂單量里來看,是沒有之前那么穩定有升了,維持穩定也算是已經很不錯了,而另一方面在沒有開發新客戶的情況下,自己的老客戶,也有可能被競爭對手給挖走了。
現在的外貿行業,
有很多人說已經不景氣了,
說已經不行了,
都不知道他們是從那方面總結出來的,
沒有數據,憑自己的感覺總結,都是不靠譜的~
據最新海關數據顯示,
出口仍然給力,1-8月,
中國出口10.95萬億元,增長6.1%;
并且年底旺季馬上來了,還有一大波的行情~~
都已經超過10萬億了,這還能說不景氣嗎?
不景氣的是自己,努力搬磚讓自己景氣才是~~
不景氣,也是有原因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客戶的選擇多了,信息也越來越對稱和透明了,在過去的廣交會,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老外采購商的,而現在的廣交會,你會發現參觀的國人更多,雖然廣交會仍然是外貿行業的方向標,但被關注度也已經沒有以前那么高了!
在出口中,我們也看到了高速增長的跨境電商,這種模式也是在補充外貿行業的一些不足,同時也正在分割出口行業的這一個大蛋糕。
外貿行業以前這么一句:三年開一單,一單吃三年!現在想開一單吃三年,其實也是挺難的了,因為老外的選擇太多了,別說開大單了,開單也已經是一個首先要解決的難題。
記得有一個朋友工廠,他們在2017年之前一直有一個中東的客戶在他那里下單,基本上這個客戶的單量就可以讓他過得不錯,因為他們工廠不大,是屬于那種品牌代工廠,也有10幾年的經驗,在品質上是完全可以的,但在2017年之后,日子就不好過了,那個中東客戶的訂單在他們工廠生產的量下降了很多,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零碎的單子,都覺得過艱難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也覺得這個行業是不是不景氣了,也找過我聊過很多,當時我也給他一些建議,我讓他要改變了,而不是單獨在等客戶上門了,也不要老想搞定一個大客戶,就可以高枕無憂的了,必須轉變思路了,變則通!
當時,我給了他一個思路,也不是讓他純轉型進入跨境電商,而還讓他專注產品的生產,另外招幾個業務員來開發跨境電商賣家,走品牌定制生產和合伙制,也就是給跨境電商賣家做品牌類產品生產,這個模式讓他的訂單有些回升,雖然不是自己的品牌,但還是他的專業內的東西。
另外,他還找到了一個跨境電商企業做為他工廠的合伙人,他們直接按銷售利潤來分配收益,那個跨境電商企業就相當他們工廠的銷售部門,這個可以說雙贏的模式,他剛開始也有一個擔心點,就是合伙的風險,但他說合伙最關鍵是選擇人,這一點他比較有經驗。
沒有一勞永逸的生意,競爭和風險無處不在,只有靈活應對,跟變化一起才可能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