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呢,一直在外面和一些賣家朋友交流,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跡象。現(xiàn)在非常之多的賣家,在選品的時候都會盡量拋棄之前所推崇的“貼牌+數(shù)據(jù)化選品”的傳統(tǒng)模式。這種模式簡單來說,也就是通過一些選品的工具軟件,去查銷量看哪個產品好賣就賣哪一個,不看類目,而且所謂的品牌也并不重視,就是泛品牌純貼牌,甚至有的也不去管品牌注冊不注冊,備不備案的問題。只追求單一的爆款,短期的銷量和利潤是唯一的考量。我想這應該是絕大多數(shù)亞馬遜賣家常見的選品誤區(qū),但是這種選品方式存在著明顯的優(yōu)缺點。
這種模式固然是有好處的,因為成功幾率相對來說較大,前期選品都是基于大數(shù)據(jù)去篩選的,所以選出來的基本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產品,也不需要怎么去測款,推的好的話一般就不怕賣不好。而且對于選品采購來說也比較簡單,這些通過數(shù)據(jù)選出來的產品其實很多都是現(xiàn)成的,工廠可以直接拿貨,對最小起訂量也沒有太多的要求。所以這種“尋找爆款”的選品方式確實能夠保證亞馬遜賣家所需要的“快” “準” “狠”。
這種模式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很容易被后面上來的大賣家各個擊破。因為你的產品雖然爆款多,但是分散在不同的類目,很難形成產品矩陣,這樣會導致每次推新品的推廣成本降不下來,還有容易被競爭對手各個擊破,黑你幾個差評就苦不堪言,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大軍,你的單一產品是完全沒有招架能力的。而且,由于品類分散,很難進行類目深挖和供應鏈整合,產品成本和物流成本也很難降下來。另外需要注意到的是,隨著競爭愈發(fā)白熱化,推廣成本陡增,外加國內大型工廠和品牌商紛紛入場的情況下,這個缺點會被無限的放大。
那么這些賣家轉型變化之后的玩法和模式是怎樣的呢?新的模式就是盡可能的垂直化選品,深挖一個垂直細分的產業(yè)帶,如下圖所示,其實每一個亞馬遜的三到四級子類目,都是比較適合去作為垂直類目選品的方向。以后選品的方向應該是盡量選準一個垂直領域,品牌也盡量和這個垂直領域有一定的相關性和品牌故事。然后等到慢慢壟斷霸屏這個垂直細分類目后,再慢慢根據(jù)這個垂直類目往外擴展。簡單來說就是深耕一個垂直類目,比如說我只做化妝刷這個垂直細分類目,盡可能去實現(xiàn)類目霸屏和產品壟斷,盡可能實現(xiàn)垂直類目的品牌化,然后再慢慢往外美妝其他產品線去延伸。
那么這種新的選品運營模式,有哪些優(yōu)勢呢?
1、垂直類目的產品容易形成產品矩陣,更容易形成老品帶新品的推廣模式,流量也有了積累和沉淀。后期的新品推廣成本基本上是逐步遞減的狀態(tài)。
2、垂直類目的產品壟斷霸屏到一定的階段,在該類目就會有一定的議價權。通過小范圍提價提高利潤率也不會對銷量有太大的影響。
3、垂直類目的產品能夠幫助賣家深挖供應鏈,降低產品成本,與工廠合作過程中有更多的話語權。基本上垂直類目的產品都會有一個產業(yè)帶,基本上就是和固定幾家工廠合作打交道,比如我們深挖美妝基本供應商就是廣州那邊幾個固定工廠。總體拿貨量是很大的,于是我們也敢壓價,包括嘗試針對幾款爆款做海運,以及直接對一些產品進行微創(chuàng)新改造,也不會有太大的MOQ的壓力,工廠也會非常配合,這是泛類目抓爆款選品很難比擬的巨大優(yōu)勢。
4、垂直類目產品能夠方便賣家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存活。現(xiàn)在說實話到處都是爆款被競爭對手逼死的案例,單一的爆款很容易被后面來的惡心賣家群毆致死的。但是垂直類目不一樣,他是一個產品的矩陣,后來的賣家是很難全部一網打盡的,基本上都會被逼退。舉個例子你在選品的時候,你看到一個類目幾個品牌和店鋪都是類似一家的,這個類目你怕是直接放棄而不是選擇進入了。
隨著平臺競爭愈發(fā)激烈,大家對于選品必須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尋找到更多的商機。才能在平臺立于不敗之地,敏哥也將在后續(xù)的文章中陸續(xù)為大家跟新選品最新的干貨文章。(來源:敏哥侃電商)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