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庫存是具有挑戰性的,尤其是在SKU數量太多的情況下。但是,有一些計算方法可以使這個過程變得容易。
“庫存數量”(Quantity on hand)是實際可用的庫存。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但是不包括未發貨訂單和在途備貨量,也不包括訂閱型銷售和預測銷售。
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可供出售”(available to sell)計算方法來解決。
可供出售量=實際庫存+在途備貨量-未發貨量-預留發貨量
公示本身不難理解,但當處理多個訂單時將涉及到多個發貨日期和SKU,情況就可能變得復雜,具體如下所示:
除了上述的基本公式外,通常還有難以計算的附加變量。
1、備貨交貨時間。庫存采購交貨時間要在訂單發貨日期之前。例如,今天銷售的產品發貨時間為2天后,如果采購的庫存在一周后才交貨,那么在可供出售計算公式中包含備貨量就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賣家需要對公式進行調整:
可供出售量=實際庫存+即日起X天后到倉備貨量-未發貨量-預留發貨量
2、預留發貨量。有些企業沒有預發貨訂單,因為他們一次只銷售一種產品,并且盡可能快地發貨。有些公司有預發貨業務,比如訂閱產品或客戶指定發貨日期的產品。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交易將涉及到兩個日期:備貨到倉日期和預發貨日期。
公式如下:
可供出售量=實際庫存+即日起X天后到倉備貨量-未發貨量-備貨到倉前發貨的預發貨量
3、產品過期時間。另一個復雜因素是庫存過期時間,賣家擁有的實際庫存量會受限于即將過期的產品。這種情況下也需要調整公式:
可供出售量=實際庫存+即日起X天后到倉備貨量-未發貨量-備貨到倉前發貨的預發貨量-備貨到倉前將過期的實際庫存量
預測銷量通常以歷史銷量為準。例如,賣家根據近幾年的銷售情況,預計第三季度需要100件庫存產品A,而在第二季度結束時,實際庫存為50件,而賣家希望庫存中隨時都有至少20件庫存,以防意外情況出現。那么,賣家就可以在第三季度前按如下所示備貨:
備貨量=預計銷量-實際庫存+最低庫存量
即備貨量=100-50+20=70
(來源:行走的飛機耳)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獨家授權供稿,轉載需經雨果網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