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在不斷走出去的同時,外部的格局也不斷發生變化:越南、印度制造的崛起,工業4.0的出現,特朗普上臺以后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還有人民幣國際化的不確定因素等等。讓不少出口電商賣家對跨境電商的未來既充滿期盼,同時也感覺壓力越來越大。
那么在跨境金融領域又呈現哪些新的趨勢呢?對于跨境收款服務,行業賣家又有哪些新的需求產生呢?WorldFirst 北亞區市場負責人李秋林發表了他的見解。
中國制造產能驅動時期:2003-2013年跨境電商萌芽階段,那個時期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低、互聯網基礎較好,出口賣家可以依托“低價”立足海外市場,商品是以服裝、配飾和消費電子為主,平臺以eBay為主,整個階段也叫做仿牌商品階段。
海外消費驅動時期:2014-2016年跨境電商處于起步初級階段,商品運營能力強、跨境電商支撐體系完善、競爭高度市場化。到這個階段,由于流量越來越向平臺傾斜,再加上亞馬遜、wish等平臺的崛起,吸引了大量中國賣家的加入。獨立站吸引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于是基本形成以eBay、wish、亞馬遜、速賣通四大主流平臺的跨境電商銷售模式。
由于這些電商平臺入門門檻較低,跨境電商大量出現,競爭加劇,商品同質化非常嚴重,行業利潤下滑非常嚴重。于是很多企業開始關注品牌和精細化運營,商品的品類逐漸從服裝、鞋包、消費電子的輕便產品向重貨類、垂直類商品過渡。
全球資源整合驅動時期:2017-2022年跨境電商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政策體系互通、資本使用效率提升、品牌溢價、跨境電商資源全球化。這個階段外部的驅動力從海外消費者的需求逐漸向全球資源整合為驅動的過渡。
李秋林認為,非常多的小賣家、出口電商會消失。但同時也會有大量的國內傳統企業會轉戰線上,也有國內的電商企業轉向跨境電商。
不難發現,出口電商賣家在選擇收款機構、服務商這塊越來越理性,考慮的維度越來越多,綜合來說主要圍繞三方面:費用、安全和品牌。
李秋林按照他的了解對三個因素做了排序,首先品牌、信譽度排在第一位,第二是安全合規,第三才是提現費率?;蛟S早期提現費率是很重要,但現在逐漸弱化,說明跨境電商在逐漸走向規范化的運營過程中,他們對收款機構和服務商的要求在升級變化。
跨境收款市場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所有參與者在費用、幣種、應用場景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我們看到費用從早期的3%逐漸降低到1%以下,入賬的時間基本上是T+1左右,相比前幾年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出口電商賣家仍然對跨境收款機構提出更高的需求:
1、降低費用率;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電商賣家在費用方面還是有很大的訴求,也有很多賣家希望提現費用進一步降低。其實也不難理解,很多中小賣家的凈利潤率是低過10%,甚至在5%左右,如果這方面幫他們節省費用,對他們的盈利水平有很大的改觀。
2、提升匯率透明度;過去一年來人民幣波動比較大,賣家希望人民幣匯率透明度能進一步提升,了解匯率波動情況對賣家造成的影響。
3、減少入賬時間;電商比較少關注的入帳時間,由于平臺放款和物流模式的影響,資金周轉一直是制約電商發展的瓶頸,如果加快入帳時間、提高資金周轉率,也會解決賣家一大難題。
據介紹,在收款市場上現在出現“馬太效應”,也就是說強者越來越強,像萬里匯WorldFirst為首的收款服務商,在費用、入帳時間、幣種、應用場景上具有比較大的優勢,所以占據了整個跨境收款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那是不是一些新加入的收款服務商就沒有機會呢?李秋林表示也不盡然,可以看到一些新興的小幣種市場,比如印度盧比,由于他們有新興平臺,如果依托新興平臺切入市場,還是會有可能后來居上的。
另外他還講到,很多支付機構把精力放在B2C,其實B2B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在2018年上半年整個跨境電商是4.5萬億人民幣,其中84%是來自B2B業務。目前在收款業務方面對B2B業務的產品服務為數不多,如果能嵌入這塊,并且能整合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能提供定制化、金融化對跨境電商的業務,相信一定會是一片藍海。
因此,整個跨境電商的外部驅動的動能不斷變化,對跨境電商服務的機構也提出不同的要求。展望2019年,李秋林認為跨境收款服務這塊的整體趨勢將往縱深化和綜合化發展,收款的幣種將可能從主流的幣種逐漸向小幣種滲透。
除此之外,他坦言,跨境電商還有很多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物流、營銷還有ERP方面的需求等等,這些整體需求都對支付公司提出了要從單一化的收款逐漸向綜合化服務發展,要整合上下游,把相關合作伙伴的資源整合起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是未來的趨勢。
作為跨境金融機構如何把自己和其他同行競爭區分開來,不再局限于費率、幣種覆蓋等,而在于綜合服務能力如何。
金融衍生服務也會左右跨境電商的判斷,李秋林指出,2019年將著重以下兩大塊:一是增值保值業務;這是跨境電商一直不重視的,很多跨境電商在海外設立機構都面臨幣種多、金額小、頻率高的模式痛點,這種模式讓他們覺得保值增值可有可無。隨著近年來人民幣波動越來越大、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這逐漸提到議事日程。
二是融資方面,跨境電商和互聯網創業不太一樣,一般互聯網創業從一開始就獲得外部資金的投入,而跨境電商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依托自己的資金發展。李秋林認為這猶如一個增長點,跨境電商服務商最先涉足支付,支付容易滲透、標準化高,通過高品質的交易之后積累大量數據,通過數據可以判斷一個企業成長的趨勢、規模、信用等級,于是通過數據可以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合作,比如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等等,這也是未來的方向。
(文/雨果網 董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