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計劃推出商品原產地標簽新規定。這一尚處“胎中”的新規定如今在歐盟內部就產生不少反對的意見。尤其是德國人,這一新規定可能影響到他們積累數十年的來之不易的“德國制造”美譽,所以德國商界的反對聲不少。
雨果網從德國媒體8月9日的報道中獲悉,歐盟委員會正在修改商品原產地標簽新規定,這將對“德國制造”的標識造成威脅。德國商界人士認為,這或許預示著過去數十年在全球贏得質量信譽的“德國制造”商品標識將結束。
根據歐委會制定的原產地標簽新規定要求,將來在歐盟銷售的所有產品必須按規定說明原產地,而且產品原產地將由海關依據有關規定來決定,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由產品的最后加工完成地來決定。
例如,用突尼斯皮革在德國制成的皮包,在進入德國時是不允許標記“德國制造”的,而應該采用“突尼斯制造”標識。
歐盟委員會表示,此舉是為了加強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產品的透明度,更容易追蹤問題產品的源頭。
不過,德國的一些商界人士認為,歐盟委員會此舉將使“德國制造”這一擁有美譽的標識處于嚴重的危機之中,可能會有損于德國制造業享有的產品質量和可靠聲譽。歐盟正在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借口,實際上是在暗地危害德國品質標識。
雨果網了解到,歐委會正將出臺的原產地標簽新規定,要求生產商對其在全球范圍生產的商品標明生產地(Made in),否則將處以一定數額的處罰。由于貿易全球化程度加深,商品生產鏈被分解于眾多國家和地區。
根據新規定,在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完成商品大部分生產的,必須標明原產地國家。例如iPhone目前的標簽為“蘋果于加利福尼亞設計,中國組裝”,根據新規定則須標明“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
該規定對歐洲不同行業領域影響不一,時尚、奢侈品行業會因此受益,強化其相對于低成本產品的競爭優勢,高技術通信設備商及主要在全球完成生產的行業將受到影響。
一家德國體育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很多企業都在中國等地生產服裝、球鞋,產品質量優良,但新規定有可能減少其品牌優勢,損害他們的利益。分析人士指出,歐盟此前為促進形成單一市場,未強制要求商品標明原產地,德、英等支持自由貿易的北部國家認為原產地要求對進口構成稅收壁壘,不利于貿易流動。(編譯:高祖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