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將到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AI、飛速發展,未來已經到來,處于這個時間節點的我們個人和企業應該如何適應做跨境電商?
首先我們引入兩個概念:大資金時代和奇點臨近
大資金時代:過去一個傳統企業慢慢發展壯大是有的品質加規律的: 初期在一個行業創業扎根,努力改進產品上有效的品牌推廣,創業經歷多年后公司就像滾雪球一樣慢慢壯大擴張。這樣的公司典型有:老干媽、美的、格力、哇哈哈、茅臺。
而另一種企業的壯大過程卻有本質不同:近年來的互聯網IT公司創業兩三年,利用了風投融資的大資金不計成本的燒錢做推廣使得他們的客戶群在一年內爆炸式增長達到千萬甚至過億級別。這樣類型的公司如: 滴滴、摩拜單車、美團外賣、各種吃雞和喝農藥的游戲公司, 爭議很大的拼多多。
大資金時代我們得出一個結論:1、一個好的項目和創業公司必須引入風投資金。2、挖掘忠實客戶的時間窗口極短,大約只有6-12個月這個新行業的客戶就會被挖掘殆盡。晚進入行業1個月的競爭對手意味著損失20-40%的客戶數量這些損失的忠實客戶是無法再搶過來的 。
奇點臨近:科學家庫茲韋爾的思想著作,人類科學技術一直在指數型加速發展,從狩獵到農業到工業革命到信息技術到互聯網到移動信息再到AI大數據。科技技術革命的爆發時間間隔期由千年到百年到十年到兩三年。 未來的技術革命間隔時間會越來越短。如果未來技術革命的間隔時間短到幾個月幾天那么我們的商業模式應該是什么樣子?
大資金!窗口時間!技術革命間隔時間短!
讓我們抓住三個名詞然后在邏輯推理出企業和個人如何布局。
現在還有一些小白賣家問用個人賣家賬號如何做亞馬遜?專業賣家站點一個月要扣幾十美元的費用劃不來,或者沒有自己的產品想要跟賣別人產品。還有一些做半成品和模具的工廠在病急亂投醫的投資已經過時的B2B平臺。燒了很多資金之后收效甚微。我們可以預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思維落后者必將淘汰。
個人:思考自己有什么特長?想要得到什么?如何融入到符合時代發展的企業中?
企業:思考大資金時代背景下,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快速占有客戶群?如果原來的產品不對路,那么企業應該如何轉型擁抱這個時代的經濟模式?
世界一直在變,以上可能我們的思考不一定一直都是正確。但是在當下可能是最優的思考方向。
關于企業轉型做亞馬遜我們遇到了很多例子。挑5個典型做總結
1、產品優勢型 (產品獨特)
A先生是福建某一個工廠老板,他們產品體積比較大12KG左右,暢銷歐美亞洲。 其中美國他們一年可以出貨500K件,2016年有兩個大型電商公司跟他們合作跨境電商的銷售量為30K一年
2017年年初他們在沒有任何跨境經驗的情況下,試著上架了小批量的產品,沒有想到效果很好。利潤是工廠利潤的6倍!
2017年10月我們在深圳的一個賣家群做活動談論,亞馬遜的運營推廣,CPC打法,listing優化等技術問題。
這個A先生從福建趕來聽課,在一旁不解的問什么是ACOS?什么是CPC? 什么是測評? 問的問題完全是小白賣家問題。但是他把后臺的數據發給我們看的時候 ,我們一臉懵逼,他們的產品不開廣告 不測評沒有什么review的情況下。一天40單,轉化率43%,利潤是150-180人民幣。A先生的公司外貿沒有聘請專業的亞馬遜外貿人員, 三個集裝箱的8000件貨物發到美國10月上架,不到兩個月就賣斷貨了產品。
產品為王,產品好有技術壁壘競爭對手很難跟賣就可以,做好亞馬遜運營手段只是錦上添花。
2、產品設計師型(產品設計創新)
B先生是惠州某公司的老板, 他個人是設計師出身,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工業產品設計專業畢業生將近18年的設計經驗,之前幫一些出口型公司做過產品設計。從產品的外觀結構到包裝盒,再到精美的產品圖片和廣告圖案都是他一個人設計出來的。
2016年,他了解到他幫忙設計的這些產品在跨境電商中非常暢銷。那些找他設計過的電商公司賺得盆滿缽滿。于是B先生就決定自己也做跨境電商。
B先生了解到之前設計的產品已經是爆款,所以他就拿以前的產品做實驗,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把產品做得更加完美,他也考慮到產品防止跟賣和版權。申請了外觀專利,之后產品上架,不刷單 不開廣告不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產品就靠自然流量排到首頁。
2017年,B先生靠著數據選品然通過分析熱銷產品的痛點,重新涉及優化產品外觀的打法做了幾個產品賣得很不錯。現在B總已經有了自己的圈子去號召圈子里的賣家一起分享有潛力的產品, 通過大家入伙眾籌的方式開發新品。
因為有數據和設計能力兩個關鍵因素做基礎。他設計出來的新品基本失敗的少成功的多。
設計和創新能力很重要,把產品外觀功能品牌做到極致就可以把亞馬遜做得很成功。
3、技術運營型(產品普通)
C先生8年前在深圳華強北就有有自己的銷售店鋪也有一家工廠。他們的產品很普通,在華強北就可以找到的產品,手機外配:保護套、保護膜、無線充電器。
當時運氣很好接到了歐美的品牌大客戶OEM訂單,一個大客戶一年可以給他創造上千萬的利潤。但是2016年后隨著B2C的體量增長B端客戶的訂單量逐年下降。
華強北的商人是最能捕捉商機適合轉型的。C先生隨后從自己的外貿隊伍中挑選人手參加各類亞馬遜電商培訓建立了亞馬遜團隊,由于公司的產品屬于普通3C的類目競爭激烈,所以C先生一直在努力加強自己亞馬遜團隊的運營能力,在廣告CPC測評review數量上下足功夫把自己的產品排名推上去。
雖然在跨境電商時代他們的利潤和貿易額都不像以前那么好了,但是還是能夠在這個時代活下來。
4、辛苦勞動型 (微利產品)
D先生是一個90后,公司在浙江義烏,他們在2014年算是比較早一批接觸到wish的賣家。產品很小件的微利產品:頭巾、面罩、手套、戒指之類。
Wish的平臺都是微利產品,每個產品的利潤可能只有0.8-1.5人民幣,發貨是很便宜的郵政小包裹,D先生的團體12個人,現在每天的單量是2500-3000左右,這么多小包裹需要D先生的團體人員每天加班打包到凌晨1點。
團隊成員大部分都是95后,能吃苦。D先生也很會搞團建,1點鐘發貨完畢經常會帶著團隊成員在義烏的夜市上吃宵夜擼串。
做低利潤的產品雖苦但也快樂,在義烏這個城市他們這幫年輕人的團隊每年還是可以盈利300萬人民幣左右。按照他們的話說累得值得。
5、苦熬性(鋪貨的打法即將淘汰)
E先生在深圳做亞馬遜,2013年就跟一個傲基跳槽出來的員工合作成立了一家亞馬遜公司。當時的亞馬遜很好做,粗獷的大批量鋪貨自發貨一天出1000單,利潤很高,按照E先生自己的話說就是,啟動資金才50多萬,一年后可以做到千萬。從2013到2016年E先生順風順水做什么產品都可以出單賺利潤。可是到了2017年,由于進入跨境電商的人越來越多,E先生感覺越來越不好做了,曾經鋪貨的打法已經失效。2017年E先生的公司很多產品沒有品牌保護也沒有精細化運營,結果導致一些能出單的產品被人跟賣,大量滯銷的產品積壓庫存,另外靠猛刷單增加review的打法被亞馬遜關停了兩個主賬號。到2018年公司已經連續虧損了一年。E先生表示做完今年看看圣誕節的行情還不行就退出。
鋪貨的粗獷型經營即將被淘汰。不能順應時代變化的中小賣家無法長久的活下去。
(來源:歐易跨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