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好產品自帶流量,而對于新產品我們更是倍加‘呵護’,第一時間申請專利,嚴防侵權。”雨果網從第123屆廣交會獲悉(點擊“第123屆廣交會”進入專題報道),如今隨著市場上產品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外貿企業對品牌的打造和自身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山寨貨”漸漸成為過去式,全行業不遺余力往更具競爭力的方向發展。
展會侵權行為不勝枚舉,廣交會侵權“那些事兒”……
不過,由于外貿企業眾多,特別是很多小型外貿企業對于品牌和技術打造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年廣交會都會出現知識產權糾紛現象。
遞圖吉(上海)工業產品設計有限公司朱文榮就告訴雨果網,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近幾年來智能化高科技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而在本屆廣交會上產品創新范兒更是尤為突出,不少參展企業都使出渾身解數拿出技術最先進的新產品吸引商戶眼球。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在這樣一個匯集了眾多創新結晶的展會上,保護好產品知識產權意義重大。”朱文榮坦言:“此前就曾在行業某展會上遇到過產品被抄襲事件,一些有特色的產品設計外觀,拍個照就可回去‘復制’,以致于如今不敢輕易再拿出最新的研發成果參展,因為擔心一旦展示出來,很可能就被盜版。”
無獨有偶,廣東順德潛龍工業設計有限公司項目咨詢總監邱小松也表示:“曾遇到過有同行甚至還假扮成客戶以及媒體來打探技術細節,最嚴重時更有甚者直接拷貝其展臺設計,略加修改成為自己的展臺,知識產權受到侵犯情形惡劣。”
雨果網了解到,除了上述展商所提侵權現象以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參加海外舉辦的各類展會中,也同樣遭遇到被外商抄襲展品或軟件及著作權侵權而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時有發生,而此類情形隨著“走出去”企業的增多,也日漸頻繁。
如今,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價值和產品附加值,已經逐漸成為中國企業掌握國際話語權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廣交會作為“中國第一展”更是呼吁嚴打知識產權侵權難關。
參展商遇到知識產權受侵犯之時,該怎么辦?
據了解,在此次第12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幕新聞發布會上,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就曾表示:“作為展示中國政府保護知識產權、鼓勵創新的窗口,本屆廣交會將提高執法權威,邀請國家和廣東省知識產權執法部門和專業的貿易糾紛仲裁、調解專家駐會,各進出口商會、外資協會派專員協助,保證案件處理公平、公正、公開。”
那么,當展商的知識產權受到侵犯之時,該如何是好呢?
邱小松建議:一方面,展商務必要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了解透徹,倘若遇到侵權危機之時則需要積極地拿起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利益,絕不輕易妥協;另一方面,在遭到產品侵權威脅之時,調查取證,并保護好相應證據尤為關鍵。
據他透露:“可以采取拍攝現場展位和產品照片、拍攝侵權產品工作原理的視頻錄像、取得宣傳冊、獲取侵權產品的來源信息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采取進一步警告或投訴措施前,還可進行展會公證的方法,以此確保侵權證據收集。”
另據伊萊兒大客戶專員崔玉嬋介紹,知識產權保護不同于處理一般糾紛,往往牽涉到專業知識和技術細節。既要做到盡最大力度降低成本,更要爭分奪秒提升效率,切忌打持久戰,“試想,如果一起產品侵權事件單憑調查取證就要花上好幾周的時間,直到一系列法律程序處理下來執行更是需要花上一個月,而到最后盡管維權成功了,但市場份額早已被‘掠奪’一空,先進的技術也已過了紅利期,對于被侵權展商而言更是得不償失,因此時間成本十分關鍵。”她說。
(文/雨果網 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