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規模化生產的機器轟鳴聲中,工廠產品在一個模子里被大量生產出來。工業化的好處在于我們可以用更低價格購買更多的東西,但是人們漸漸厭倦了這種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的產品,而對手工制作、質地精良且充滿個性色彩的手工產品越發喜愛。
德國的兩個年輕人就敏銳地捕捉到這股DIY的商機,成立了一個銷售手工編織帽的電子商務網站。該網站允許顧客自行設計和選擇自己喜好的風格。如今,他們的手工編織帽生意紅紅火火,利潤連翻幾番。
雨果網從歐洲媒體“the local”7月1日的報道中獲悉,相比其他工藝品輔導書籍,Thomas Jaenisch和Felix Rohland寫的針織品編織指導書籍在德國賣得很好。他們于2009年創立了一個家庭手工針織帽和針織衫公司,如今其針織帽銷售量翻了四倍,他們的網上商店甚至被消費者稱為手工藝品的“蘋果店”。
28歲的Thomas和Felix Rohland在日本做滑雪指導員時,利用晚上的業余時間學會了針織。
他說:“社會流行一種錯誤的觀念,人們認為男人不能做針線活,但是我們想試一試,因為當時覺得特別無聊。為了做好編織活,我們兩個人之間展開了針織比賽。”
他們非常刻苦地學習針織,甚至在乘火車到日本各地旅游時,也手不離線地做針線活。
在回到德國巴伐利亞之后,人們對他們制造的手工編織帽子喜愛有加,很多朋友都向他們討要手工編織的帽子。
剛開始時,他們只想為家人和朋友編織一些帽子,純粹把它當作業余消遣的方式。看到手工編織的帽子如此受歡迎,他們在2009年春天設立了名為“MyBoshi”的編織帽公司。(“Boshi”是日本語中的帽子。)
不久后,他們用賣帽子賺得的錢投入到編織帽電子商務網站中,他們的網站允許用戶設計和選擇自己喜歡的帽子樣式和風格。從那以后,其生意蒸蒸日上,業務如火箭般地往上竄。
Thomas表示,在用戶參與的情況下,帽子設計風格有了巨大的突破。訂單從歐洲各國,如盧森堡、英格蘭、瑞典和意大利紛紛涌來。“MyBoshi”網上帽子商店因此雇傭了40名女工,編織帶有個性化色彩的衣服和帽子。
后來,他們寫了一本書,專門指導人們如何編織帶有個人風格的帽子和毛衣,書一上市就賣得很好。
Thomas說:“我們之所以如此成功,很大原因是DIY( Do-It-Yourself)的風潮還沒有達到其最高點,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雨果網了解到,追求生活品質的歐洲人對千篇一律的工廠產品感到日益厭倦,越來越青睞純手工制造的產品。除了手工編織品之外,他們很喜歡手工制造的沙發、桌椅、床具等等。一些非實用性的手工藝品在歐洲也非常歡迎,諸如鐵藝、紫砂壺、景泰藍等等。(編譯: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