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電商會議上,Wish的招商總監上臺發言說:做Wish, 請大家一定要記住:鋪貨,鋪貨,鋪貨,鋪貨。臺下觀眾一片大笑。
隨后,Amazon的招商人員上臺發言,她說,要想做好亞馬遜,原則就是:不要鋪貨,不要鋪貨,不要鋪貨,不要鋪貨。臺下徹底沸騰了。
這就是亞馬遜和其它跨境電商平臺的最大區別。
亞馬遜之難,難在選品。這是個老得不能再老的大實話,試錯的成本太大,大家都希望嚴格把關轉化率第一步——選品。
從跨境電商萌芽期到今天的發展期,行業人人對選品都有一套自己的說法,但是涉及自己品類,怎么做自家的產品規劃的時候,大部分人又變得毫無方向。
小編曾有一次跟同行一起討論選品,他說:“現在有些人選品思路很有意思啊!選品第一步要找利潤比較高的,至少50%以上的利潤!而且要體積小、重量輕的!除此之外要簡單易操作的,盡量不要銷售功能多,操作起來復雜的產品,最重要的是幾乎沒有什么售后返修的!”
當時兩人都笑得不行。如果大家選品都按這個思路來:不去分析各個站點的文化差異及消費者習性,不去仔細研究Best seller、New release、Moves這些前100,都去跟風選品——如何形成自己的公司競爭力?如何打造品牌和供應鏈?往往慢人一步,拾人牙慧,何談打造爆款呢?
身邊有個大賣朋友——從一級類目入手,一周要花8個小時去完成一個分類目!每周統計一次,統計數據包括:產品圖片,評價數,評分,初售日期,排名,產品鏈接等。這樣持續4周才能拿到了一個月的TOP100重要數據進行分析,再依靠運營操作,把它的各部分數據運作起來!
大賣依靠經驗建立模型,依靠數據完善模型,嚴格按照模型選品并不斷優化模型。
小賣家沒有這樣的能力及經驗的時候:不知道怎樣針對自己熟悉的品類,不知道怎樣做好針對單一品類的模型,不知道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其實大賣的產生并不是成了大賣之后才去總結歷來選品經驗,大賣也是通過學習、經驗總結和探索創建了適合自己的選品模型,所以關鍵點是——小賣家也要善于學習,善于總結,早日打造適合自己的選品模型才能在競爭的洪流中脫引而出!
隨著亞馬遜競爭愈加白熱化,賣家們不僅要扎實好自身的選品能力,更要具有產品開發的能力。
我們先來看看優秀的產品開發者應該學習的技能:
市場容量分析,分析review的數量和質量;
客戶需求分析,根據Top100+ 分析產品屬性,建議拿排名前10個分析其屬性,包括尺寸、容量、工藝、功能、材質、顏色、價格等屬性;
客戶偏好分析,根據屬性可發現客戶其偏好;
行業趨勢分析,要保證這款產品賣個一年不會過時不會短時間內被市場淘汰;
競爭產品分析,如review體現的差評,找到問題的本質,所出的問題點在哪兒導致的差評,把問題提煉出來做好,成為開發產品的方向。
選品好了,運營能力提升了,才會事半功倍,選品差了,運營能力再好也是事倍功半!
電商行業的選品運營組合和互聯網運營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互聯網公司的職能劃分里:產品經理負責生孩子,運營負責養孩子。產品和運營同為用戶的需求而服務,沒有一個好的產品,如何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購物體驗?又何來源源不斷的訂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