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經濟危機使得意大利的制造業遭到重創。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意大利已經有5.5萬家制造型企業倒閉,另有大量企業經營情況不容樂觀。另外,那些曾經在意大利“大發橫財”的外資企業,也在這長時間的經濟危機中受到影響。
雨果網從意大利安莎社6月5日的報道中獲悉,意大利工業聯合會稱,由于市場需求的持續下降,意大利制造業正處在危機之中。經濟危機已經使15%的意大利制造企業生產能力受到破壞。
報道稱,在2009-2012年期間,意大利約有55000家制造企業因經濟不景氣而關閉,此外還有32000家企業經營情況不樂觀,其中還包括了許多新的企業。
盡管如此,意大利仍位居世界第七工業強國的地位。意大利還是有“底牌”去應對——那就是制造經驗。因此,意大利的許多相關人士都在呼吁政府,幫助制造業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此才能有助于結束該國長時間以來的經濟不景氣狀況。
在意大利工業聯合會的報告中顯示,在意大利制造業的23個類別中,僅制藥業產出有所增長;汽車業產出減少45%,紡織業產出減少35%。
報告說,意大利的狀況與鄰國德國形成鮮明對比。過去五年間,德國制造業潛力增長了2.2%,其中汽車業潛力大幅增長14.2%。不過,西班牙情況比意大利更糟,制造業潛力損失了17.4%。
持續的經濟危機也使得在意大利的小型外資企業受到嚴重影響。雨果網了解到,意大利全國手工業聯合會近日的一項調查顯示,直到2011年意大利外企登記數量均呈上升趨勢,從2007年約16.7萬家增長至2011年的超過24.9萬家,然而從2012年起登記數開始下降,2012年下降至23.2萬家,一年之內有16000余家外企倒閉,下降了6.7%。
低勞動力成本和薄利多銷,這曾經給意大利眾多小型外企帶來成功的兩大優勢,如今這些優勢已不足以抵御這長時間的經濟危機。大量的羅馬尼亞建筑公司、斯里蘭卡家庭果蔬店、摩洛哥自營出租車、普拉多的中國企業都受到經濟衰退、購買力下降的影響。意大利不再是移民想象中的黃金國、理想中的幸福地。(編譯:高祖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