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29日到6月2日,由阿里巴巴國際站組織的“天下商途?絲綢之路”活動,來自全國的不少外貿企業家重走“絲綢之路”,用3天時間徒步行走戈壁荒漠,追尋中國外貿的本源。雨果網、C周刊有幸成為此次活動的合作媒體。
絲綢之路可以說是中國外貿的靈魂之路。兩千多年前,祖先們用雙腳橫跨歐亞大陸,將古代的“中國制造”出口到世界各地。今天,幾乎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中國制造”,而我們僅需點擊下鼠標就能完成交易。
這樣的變化,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漫長時間。在“絲綢之路”上,先輩們用雙腳一步步地丈量了地球的周長;而今天的電子商務,世界似乎只有指尖的距離。
所以,我突然覺得,如今借助電子商務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阿里巴巴,此次組織外貿企業家重走“絲綢之路”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和解讀。
古代的外貿人跨越隴山山脈,穿過河西走廊,通過玉門關和陽關,沿綠洲和帕米爾高原通過中亞、西亞和北非,最終抵達非洲和歐洲。起初,他們是為了將“中國制造”的絲綢賣到西方;后來,這條路則成了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在這條路上,留下了古代外貿人無數的血汗,乃至鮮活的生命。
今天,阿里巴巴組織的重走“絲綢之路”活動,現代外貿人戴著墨鏡,喝著能量飲料,帶著GPS,空手徒步體驗160里的荒漠之路,其間還有主辦方預先建起的營地可供休息。然而,即便是這樣,他們仍讓我們欽佩不已。因為他們在現代優越的貿易環境下,還執拗地尋找那似乎已經被人們淡忘了的,傳承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外貿精神。
古代“絲綢之路”給中國外貿留下的“精神遺產”,在我看來至少有四個字可以概括:互助共贏。
在沙暴中,在干渴中,在生命的一次次考驗中,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古代外貿人總能攜手應對,抵御沙塵風暴,以團隊凝聚而成的強大意志共同走完無比遙遠的商途。
而今天的中國外貿人,在電子商務的幫助下,交易不過是與“冷冰冰”的電腦之間的對話。有了電子商務,我們僅需一臺電腦、一根網線,躺在床上都能做全世界的生意。
我們甚至不需要知道買家是誰?長得如何?是好人還是壞蛋?只要他有需求,我們有利潤,什么樣的東西都可以賣。于是乎,低價競爭、偷工減料,我們都可以干!無論傷了誰,害了誰,似乎與我們沒有半毛錢關系,因為我不認識你,你也不知道我是誰。
所以,雖然電子商務讓生意變得無比簡單,但也讓生意變得冷漠無情。正因如此,我才覺得阿里巴巴組織全國各地的網商重走“絲綢之路”,具有不一般的意義,而這種意義就在于重新找回商幫式的“互助共贏”。
可以想象,如果今天的外貿人能夠像“絲綢之路”上的古代外貿人那樣,攜手共進、凝聚團結,讓外貿生意充滿更多的人情味,讓同行之間拋棄惡性競爭,產生更多的幫助與共享,那么今天的“中國制造”必然會在全世界擁有更好的聲譽,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