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電商行業出現了快速增長。2017年上半年,中國的商品及服務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3.4%,達人民幣3.1萬億元(約4700億美元)。
電商的成功已經讓中國大型電商企業走向了新的領域: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甚至美團都在大量投資生鮮電商、線下商店,以及無人機農村配送。擴展到線下是中國“新零售”趨勢的一部分,旨在讓線上和線下購物無縫對接。
阿里巴巴和波士頓咨詢公司發表了一系列新零售相關文章,探討了中國數字市場與西方的差異以及推動中國市場成功的因素:
西方消費者大多直接到亞馬遜或零售商網站上搜索所需產品。但和西方消費者不同的是,中國消費者網購就像和家人、朋友一起逛商場一樣自然。品牌更傾向于在成熟的電商平臺上開店,而不是運營自己的網站。這讓它們有機接觸中國消費者。中國消費者網購一般會登錄他們最喜愛的購物平臺,查看最熱門的新趨勢,并接收實時個性化產品推薦消息。
個性化推薦是消費者發現產品的關鍵。雖然西方網上賣家會根據搜索和購買歷史推薦產品,但中國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則更加深入:通過數據分析和AI技術來收集社交媒體互動和位置數據。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最近的中國七夕節,阿里巴巴發布了中國單身人士城市居住分布圖。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你正在觀看視頻教程、瀏覽社交媒體或閱讀新聞時,一些很好的產品跳出來抓住你的眼球。這時與西方消費者不同,西方消費者通常不得不退出Pinterest、Facebook或Whatsapp等到其他平臺搜索該產品,但中國消費者只需要點擊一下就可以立即購買該產品。
多虧了平臺整合,中國消費者可以通過越來越多樣化的渠道,發現品牌和產品。游戲、新聞、社交媒體以及網紅等中國流行的網上流媒體都能與電商網站相關連。 JD最近與奇虎360和百度合作,讓它能無縫地瞄準在網上花時間瀏覽網頁的消費者。
另一個例子是淘寶和微信,它們已經用越來越多的功能吸收用戶,讓用戶可以在一個應用程序中購物、娛樂和交流,這讓從產品發現到購買變得無縫。
最近,視頻直播成了營銷人員用來抓住消費者注意力的一個渠道。現在中國每天都在開發有助于推動產品銷售的創新方式。有些公司與名人合作,并通過微信營銷,其他品牌則直接在淘寶、天貓或京東上做相關產品直播,例如中國春節期間有農民現場直播銷售金橘。
產品試用是購物熱潮的推動力,這也促使一些先進的產品試用技術的開發。天貓已經制作了鏡子App,允許用戶查看2000多個品牌產品的使用效果。用戶可以與分享照片,并從App購買產品。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正在通過Buy +活動讓購物者參與虛擬現實購物。食雜零售商物美(Wumart)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手機錢包,收集用戶數據,提供相應的付款折扣、推薦產品等。
在中國B2C也可以反向,即C2B。利用消費者的洞察力,企業可以試驗產品,如果產品失敗,它們可以被快速撤回;如果產品有效,那么就可以擴大生產。
同樣,豐富的數據讓企業更容易預測趨勢。C2B方法讓整個創建和發布產品的過程只需要幾周,而不是幾個月,企業能敏捷并快速地應對市場至關重要。
當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時,該公司比西方的競爭對手更不發達。但新公司有新公司的優點,它能快速做決策,開發出一個充滿活力且競爭激烈的市場,同時也可以更靈活地開發產品。
工廠的生產也需要隨機應變。快時尚已經讓制造商比以往更靈活,需要提供數量更小的產品,并且頻繁地更改生產線。快速反應的供應商能讓企業在產品被大范圍制造之前,就提前銷售,而且這不僅僅只限于時尚行業。
另一方面,西方的企業往往要提前下訂單,等待產品裝運。
最后,通過電商平臺快速配送也解決了許多企業頭痛的問題。現在,在中國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電動車配送包裹。(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