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發布的一則“海外商標搶注預警信息”引得國內賣家惴惴不安,消息聲稱一名外籍商人將120多個中國玩具企業的廠名及商標以個人名義在智利工業產權局(INAPI)申請注冊,一旦該商標注冊成功,或將影響我國相關廠商的產品進入智利及南美周邊國家市場。
而聚焦到跨境電商行業,此類案例同樣比比皆是,來自深圳合眾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的資深知識產權市場總監——張劍,從行業內幕出發為賣家細致解析了商標搶注等諸多涉及侵權雷區的知識產權問題。
張劍解釋道:“商標注冊保護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貫通生產、物流、倉儲、銷售四個環節進行全面保護,‘搶注’可以簡單解釋為商標的搶先注冊,而不是狹義上的野蠻占有。賣家需要明確的是,商標是劃分地域保護限制的,就是在哪里注冊的商標只能在注冊地進行法律保護。大陸、港澳臺和國外的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所屬的分支機構分管該地域內的商標注冊者的具體權益。”
商標注冊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誰在先注冊,商標權歸誰。另外一種是誰在先使用,商標權歸誰。
例如中國商標法是第一種情況,在國內無論一個品牌名稱或是標志賣家使用了多久,未成功注冊該品牌名稱為商標的都不具備商標的相關使用權益,而誰率先注冊就可即使以具備該商標的所有權,成功申請商標和遞交商標申請時間的先后成為國內判斷商標歸屬的主要依據;
美國商標保護是第二種情況,在美國商標的真正歸屬取決于使用該商標的最早時間,賣家已經使用該商標一段時間并且在未成功注冊的情況下,依舊可以對比使用該商標時間的先后來判斷商標的歸屬權;假設A賣家成功注冊了一個B賣家早已使用了2年的商標,那么B在提供相關兩年使用證明的材料下,可以通過商標局訴訟將A的商標處以無效處理,而B再去注冊該項商標。
據悉,深圳一家工廠的經銷商李某在亞馬遜美國站開設了一個店鋪,且注冊了一個美國的商標,在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貨越賣越好的情況下,他向國內工廠要求補貨的一批商品卻被海關扣押了。經過一番調查,才發現李某在美國注冊的商標名稱,在中國境內已經被另外一名賣家搶先注冊了,而李某早已成功注冊的商標實際僅限于對美國境內產品的權益保護,而國內的商標保護卻屬于后期在國內注冊商標的賣家,國內該賣家把商標在海關做了備案,所以在清關時海關就扣押了該批商品,要求提供相關授權,如果提供不了授權,該批商品將面臨被海關扣押銷毀,最終客戶通過授權費取得授權最終才使得海關放行。
再有,張劍還舉例他先前接觸過的另一個案例:“一名工廠賣家發現有人用自己的品牌做出口,又找不到對方的聯系方式,賣家把自己的品牌在海關進行備案,后來對方在清關時貨物被海關扣押侵權產品,最終對方主動交授權費處理貨物。
商標搶注的表現形式
1、惡意搶注:A覺得B的品牌很有創意、未來的市場前景良好,于是A在查詢得知B未在國內注冊該同類商標的情況下,故意在國內注冊該項商標,等到B試圖注冊商標時再對它實施打擊報復;
2、無意搶注:A賣家有商標這方面的需求而無意之注冊完成了B賣家已在使用卻未注冊的商標;
商標搶注的原因、解決途徑
在他看來,西方人靠知識去賺錢,而部分中國人是靠蠻力去賺錢,其所謂的“蠻力”指的是這些賣家不懂思考,遇事了才后知后覺。張劍表示:“商標注冊是一種投資行為,一旦拿到注冊證書,就是企業的一個無形資產。但是很多人把注冊商標當成一種等價交換的行為,認為注冊商標萬一拿不到證書,注冊費用就打水漂了,所以不到跟前不愿意注冊,最終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iPad商標糾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蘋果公司,在沒有取得的中國境內“iPad”的商標所有權,即開始在中國推廣銷售。最終敗訴給深圳維冠科技,蘋果最終付出6000萬美金的代價,一次性賠償和買斷“iPad”在中國市場的商標所有權。且遭受商標搶注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國企業疏于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覺得侵權這種事情利自己很遙遠,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十分薄弱,以致于遭受商標搶注的賣家只能通過繳納授權費或者是貨物直接被海關銷毀等這些費錢的解決途徑。”
眾所周知,隨著跨境電商的爆發式增長,其背后隱藏的侵權現象愈演愈烈。
“近兩年來,跨境B2C平臺的賣家經常遇到產品專利被搶注、店鋪被封等問題,損失嚴重;商家被不法分子‘釣魚’,資金被轉走;商家遭遇專利流氓的攻擊,產品被下架;還有'平衡車事件',導致深圳有幾百家生產平衡車的工廠被迫停產……這些都是因為知識產權保護沒有提前做好布局,以至遭受巨大損失。可見,知識產權保護是悠關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商標、專利都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張劍說道。
對現代企業而言,很多商標搶注的案例和教訓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于賣家不了解國外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聯系當地律師、及時處理應訴,導致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再者,對跨境電商賣家而言,注冊商標也存在一些隱形成本——商標從注冊到拿證期間的推廣投入——如果注冊失敗,期間所有投入都將白費。
正如古代兵法所強調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相較于后期“補救”性質的產權糾紛處理,張劍更強調從一開始就防范于未然,他建議賣家在啟動項目運作前做好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沒有付出代價的經驗都是別人的經驗!賣家在應對知識產權時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不要鉆空子、鉆漏洞,賣家應該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計劃的微調和防范,也希望其他賣家為此付出的血的代價能夠引起賣家的警示。”張劍總結道。
【小福利】更多行業漏洞規避打法,“點擊瀏覽”2017CCEE(廈門)雨果網跨境電商選品大會,為你共話行業大佬繞道侵權小紅旗!
(文/雨果網 鐘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