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有那么多業務分支,它們的內部排名/重要性都是怎么樣的?華爾街時報的文章1報道了亞馬遜2017第一季度營收數據,里頭就有答案:
1.Amazon自營零售,228億美金
2.Amazon第三方賣家,64億美金
3.Whole foods,37.3億美金
4.Amazon云AWS,36.6億美金
5.Amazon Prime會員費,19億美
文章1:《Amazon Web Sevices vs. Amazon Wholefoods Service》,WSJ, 06/16/2017
需要注意的是,從第三方賣家來的64億美金,僅僅是Amazon從賣家銷售流水中抽取的費用。如果假設平均費率為20%的話,倒推出來第三方賣家的整體營收達到320億美金,超過Amazon自營一大截。毋庸置疑,第三方賣家在Amazon大盤中的貢獻會越來越大。
剛剛被亞馬遜以137億買下的Whole Foods,它的同期營收以微弱優勢超過AWS云服務列位第三。雖然從毛利的角度看,AWS盈利能力幾乎是Whole Foods的三倍(24.3% vs. 8.5%),但是考慮到食品雜貨(Grocery)是一個7000億美金的超大市場,而且構成Prime會員的主要人群,即年收入超過10萬美金的家庭,他們當中已有超過52%的人在網上購買Grocery,Amazon加強自己在該領域競爭力并同時鞏固Prime是勢在必行的一步棋。
美國食品飲料行業聚合度特別高,Wal-Mart一家就霸占了25%的市場份額。下圖中排名2-4的Kroger,Alberstons,Costco三者市場份額之和也占到了快25%[文章2]。
文章2:《Amazon's Grocery Ambitions Spell Troubles for Big Food Brands》,WSJ,06/26/2017
拿下Whole Foods之后,亞馬遜在食品和飲料的市場份額增加到3.4%,迅速縮小跟第四名Costco的差距。
以上信息對中國跨境電商有哪些啟示?
在另外一篇WSJ文章里,有一句話分析很到位:Amazon “just bought 431 upper-income, prime-location distribution nodes for everything it does.”
亞馬遜買下的其實是431個地理位置極佳的分發配送節點(見下圖),這431個Whole Foods的門面店,它們分布廣泛,位于購物能力強的人群密集區,能極大補充Amazon在最后一公里投遞上的輻射能力。可以預見不就的將來,消費者很快就可以在Amazon下單,然后在家附近的Whole Foods店里自提。
在我看來,更為重要的是Amazon的Prime Now,即2小時同城當日達服務,它可以依賴這431個節點迅速從如今的32個城市,覆蓋到全美各人口聚居區(對比國內在這方面領先的京東,它目前當日達覆蓋的城市是14個)。主要城市當日達,不管你是用人工還是無人機,是電商和配送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目標之一。
Prime Now對于跨境電商而言,還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它里頭有大金礦,你若準備好了,風來就飛!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