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聚美優品3億元控股(60%)街電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據前者創始人兼CEO陳歐透露,這筆資金已全部轉化為硬件資產,公司還以總對價1億元人民幣(含現金和股票)收購了一份專利權。接下來,聚美集團擬向街電再投資1億美金。
不用懷疑,聚美優品已經All in在共享充電寶事業上了,盡管這看起來與聚美的電商業務無甚關聯。
“老業務穩定后會遇到天花板,但有很好的cash flow,這時可以發展多元化業務,我們也不想把聚美的基因定死。另外,街電會比聚美服務更多的用戶(聚美只服務女性),我覺得未來光是充電寶業務自己發展,半年內很可能價值超過任何垂直電商(包括聚美),這是我believe in的”,陳歐說。
不過街電的輿論爭議從未停歇。前有王思聰“直播吃翔”一賭,近日又傳出街電創始軟件團隊和硬件負責人因股權糾紛全體離職。
對此,海翼股份表示此事是競爭對手因為缺乏成熟產品,無視街電員工與街電簽署的競業禁止協議,以數倍工資和股票等利益惡意挖獵街電員工,導致部分街電成員離職,并發表聲明稱:
針對日前網絡上出現的關于海翼股份及街電科技的不實言論,海翼股份在此公開予以澄清:
(1)海翼股份于2015年初開始研發和部署"AnkerBox"移動電源租借箱,期間投入研發和運營費用投入超過2000萬人民幣,高峰期研發團隊成員超過50人。為了更好的融資和發展這部分業務于2016年底分拆為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開始獨立運作;
(2)街電科技成立后,原項目組中11位研發成員自愿轉為街電員工。經協商,他們在海翼限制性股票中的1/4獲得保留,余下的3/4按兩家公司的估值比例轉化為了街電期權;
(3)經過A輪融資和聚美注資后,街電估值超過5億人民幣,賬面現金超過3· 5億人民幣。為了加速融資進程,街電在完成A輪融資時采取了低于員工限制性股票轉換時預計的估值。融資完成后,海翼拿出了自己所持的街電股份對員工進行了補差,補差部分的工商手續正在辦理中。目前,上述員工持有占街電科技4.469%的期權,融資過程中價值未受損;
(4)聚美注資后,部分街電員工要求提前對剩余的1/4海翼限制性股票進行轉讓;海翼支持了這個破例的訴求,于5月8日對本應于2017年9月30日解鎖的限制性股票提前解鎖,并進一步按這部分員工的訴求,將解鎖后的限制性股票按最新的海翼估值兌現為現金并發放,共計1027萬人民幣;
(5)競爭對手因為缺乏成熟產品,無視街電員工與街電簽署的競業禁止協議,以數倍工資和股票等利益惡意挖獵街電員工,導致部分街電成員離職,并驅動這部分員工以不當行為對街電業務造成傷害,更進一步詆毀街電和海翼名譽,我們深感遺憾并將支持街電科技對此進行追訴;
(6)海翼股份十分注重研發投入,700余名員工中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2016年研發投入近億人民幣。作為街電科技的創始股東,海翼股份將持續對街電科技提供研發和供應鏈端的全力支持。
陳歐表態稱,任何行業在風口上都擋不住員工流失,且聚美、海翼都對街電注入了團隊(目前有幾百人),并拉上了淘票票高管原源做CEO,現在的團隊比之前更強,這樣的變動在他看來并不影響業務,甚至在爭議之下會讓公司更快變火。“實際上,老王(王思聰)在微博上懟我們,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街電,一下就火了”,他調侃道。
陳歐說,自己和海翼CEO陽萌未來幾個月的精力主要都將放在街電上,而他個人則主要負責大方向的策略制定以及對外工作。而目前最大的策略就是——未來每個月生產50-100萬個充電寶機柜,到2017年底鋪設500萬個機柜、全面覆蓋中國一二線城市。
據街電CEO原源描述,公司截至目前已經有20余萬個充電寶(對應小幾萬臺機柜)投放在外,有單臺0.7次左右的平均日出借次數,通常在酒吧、夜店、KTV這樣的場景使用頻次更高,但人流不夠密集的點位也會低到0.1次。
據此來看,達到陳歐的目標,需要街電在半年內增長100倍。
“實際上聚美注入資金后街電才開始大規模生產,目前很多產品還在工廠里,端午節回來你們就會見到幾萬臺新增機柜”,陳歐對速度充滿信心,除了海翼、欣旺達兩個老股東,街電最近也與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投產。
激進的策略、大量資金投入已經大幅度先行于業務,陳歐說:“資本市場近年來發生了變化,原來是先做事在融資,現在是先根據市場想象力來大量融資。我覺得'讓全球手機永不斷電'這里理念絕對是大市場,未來中國市場每天就能有幾千萬甚至上億訂單,因為充電是剛需,且本質解決的是人的焦慮癥問題,賣的是安全感。”
但B2B2C的模式加上室內封閉場景,使得共享充電寶不容易廣泛觸達用戶。陳歐認為,這個模式的特點是當點位不夠密集時很難引起消費者的注意,異地借還也不方便 ,甚至想補貼都補不出去,但由于網絡效應的存在,一旦鋪設全網就能全面改變用戶習慣。
這是一場有一手些許樂觀底牌的豪賭——小范圍內的財務模型、用戶需求還說的過去,資金、供應鏈能力和團隊配置也相對到位,但沒有全城網絡就不算真正驗證成功,想驗證就要一次性投入大幾億,融資又成了重中之重。
在陳歐看來,融資也不成問題。他說:“我覺得這事很值得押注,聚美(賬上有28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仍會繼續增資支持街電。我們也在尋求融資,拉上資本家一起玩,好幾個大基金都會進來。其實融資不是問題,主要是股權結構,誰進、進多少的問題。最終不會把街電裝進聚美上市體系,可以獨立上市。”
為了提升速度,街電近日已經開始吸納渠道加盟商。原源把渠道分成KA(如連鎖餐飲)和長尾(如街邊小店),前者靠自建BD團隊,后者則靠加盟商,并根據鋪的數量、質量(營收、在線率、使用率)來進行分成,加盟商還可以選擇參與后期運維獲得更多分成。
前景看起來一片大好,不過這么想的人不止陳歐一個。
小電、來電、Hi電都在短短數月內融到了過億元的資金,當頭的小電在一級市場的估值已經超過10億元。同時,仍有不少或有“背景”、或有“資源”的創業者涌入這條擁擠的賽道。
目前共享充電寶主要分為小場景(桌面型、小機柜型)和大場景(大機柜型),桌面型成本低、鋪設快,大機柜成本高、渠道獨占性強,街電代表的小機柜則處在中間態。競品通常認為,小機柜產品不像桌面型“所見即所得”,在觸達用戶能力、方便程度上不佳。
但陳歐看重的是維護成本。他認為,桌面式充電寶容易被商戶放到桌子下面,且商戶疲于挨個充電,會降低在線率;小機柜只需連接一個穩定的電源即可,維護成本低,像是共享單車里成本高、技術相對高的摩拜。
規模化擴張在硬件行業坑很多,網絡連線、物聯網、充電寶都有問題,而且充電寶有安全(爆炸)隱患,這是海翼能解決的事情,但初創團隊通常用4-6個月的研發也能做出類似的產品。為了進一步提升壁壘,陳歐打出了專利牌。
如本文開頭所講,聚美近日已斥資1億元人民幣(含現金和股票),從青島有電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同鑫手里夠得名為《一種手機電池的充電箱》、《一種可識別身份的手機充電電池及其識別方法》、《一種手機電池充電更換系統及充電方法》的專利所有權。這份專利共享充電寶需要的掃碼、機柜、電池等細節,于2014年11月申請,彼時還沒有共享充電寶的概念。
“過去我們中國創業者都是草莽創業,并不太在意專利問題。但近年來已經有所改變,最近永安行因專利而上市受阻就是例證。專利有可能成為聚美、街電最大的牌,甚至是核武器,讓后來者無法入場”,陳歐說,“如果知識產權保護能改變過去創業者一窩蜂涌入、資本燒來燒去的格局,那就有意思了。”
有趣的是,來電科技數月前還告過街電專利侵權、目前,同時被告的還有云充吧,后者與來電類似的大機柜已經消失了。如今形勢反了過來,街電成了掌握主動的一方。不過此項專利與桌面式充電寶無關,只涉及機柜型產品公司,在查看專利文件后,來電科技CEO袁炳松表示不認為會對其造成影響。
這更像是對無數想要跟風跳進汪洋大海的后來者宣示,有錢有勢的我All in了,你就不要跟了吧?
以上內容屬作者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