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關稅上漲后如何準確計算店鋪利潤
美國關稅政策的調整對中國跨境賣家的頭程物流成本產生了顯著影響,尤其體現在4月10日后補貨的產品運輸成本激增。然而,亞馬遜倉庫中仍存在大量關稅上漲前已入庫的庫存,這給利潤核算帶來挑戰。
一、頭程運費按支付月扣除
在關稅成本波動期采用運費獨立核算法,將整票貨件的頭程物流費用按支付時間計入當月成本(而非分攤至單個SKU),
原因如下1.運輸成本分配不符
不同品類產品的體積重量差異顯著,例如實際重與拋貨屬性截然不同。若強制按件均攤運費,會導致輕小件產品的成本虛高、重貨產品成本低估,進而扭曲單品利潤數據。按支付月扣除可規避產品維度分攤的主觀性誤差。
2.運營行為約束機制
將頭程費用全額計入發貨當月損益,可直觀體現高頻補貨對現金流的沖擊。例如某店鋪
4月發出5批貨,賬面將直接體現數十萬元運費支出,而非分散到未來6個月攤銷。這種核算方式倒逼運營團隊審慎評估補貨量,避免因無差別補貨導致的資金鏈風險。是運營的賣家朋友別罵我,實踐下來如果是階梯提成的,后面提成高了一樣可以補回來。
3.財務周期匹配原則
國際物流費用的發生時點與貨物銷售周期存在時間差。頭程運費按支付月扣除嚴格遵循“成本發生制”會計原則,確保運費支出與發貨周期較為匹配。例如4月支付的頭程費用對應當月發出的貨物,無論該批次產品實際售罄周期是30天還是90天,均可避免跨期成本錯配導致的利潤失真。
具體計算方式如下:
1.登錄后臺,進入付款頁面
圖片來源:亞馬遜后臺
2.點擊報告庫,選擇匯總按月到導出報告
圖片來源:亞馬遜后臺
3.下載成功后,打開報告如下圖。
Transfers是指亞馬遜轉給賣家收款賬戶的金額,Income是指收入,Expenses是指支出。用
圖片來源:亞馬遜后臺
4.下載亞馬遜的訂單報告,將所有真正成交的訂單計算產品成本
圖片來源:亞馬遜后臺
5.毛利潤等于Income減去Expenses-產品成本總和-當月支付物流費-其他運營費用
二、批次化管理
計算對于采用多批次補貨策略的賣家,可通過進銷存系統的批次管理模塊實現成本精準追溯,在ERP
系統(如優麥云)中為每批入庫商品標注專屬批次標簽。如何使用呢?
1.在設置中將成本計算方式變更為先進先出
先進先出是按照【進銷存】->【批次管理】里的批次成本來計算
圖片來源:優麥云
2.點擊進銷存,批次管理
圖片來源:優麥云
3.設置不同批次的產品成本
圖片來源:優麥云
貨物入倉時間區分
4月10日前/后批次不同批次的單位產品頭程成本不同。系統自動執行先進先出規則,優先匹配早批次庫存的銷售記錄。例如:當消費者購買某商品時,系統默認扣除3月入庫批次的產品頭程成本$0.8/件。該批次產品售罄后,后續銷售自動關聯4月15日入庫批次頭程成本$1.2/件
通過上述方法賣家既可準確量化關稅政策對利潤的實際影響,又能借助數據工具規范運營行為,在成本上行周期中守住利潤底線。
(來源:跨境王王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