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有很多促銷節日,圣誕、新年、情人節一個接一個,那有人就好奇了,有沒有能全年銷售的節日性產品?當然有!
這類產品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符合西方傳統文化
2)多元使用場景
3)具有普遍象征意義
4)能引起情感共鳴
5)適用性廣泛
能滿足以上條件的產品有嗎?難不難找?
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的是,很多產品都具備禮物屬性,打開亞馬遜的禮品榜,你會發現很多產品算不上大眾認知中的禮物。但就是這些產品,在美國經常被當成禮物送出去。
而禮物和節日又是掛鉤的,比如情人節送禮、母親節送禮、圣誕節送禮......
不一定要含有非常明顯的節日特征才能算是節日產品。在這里,我們就可以首選具備禮物屬性的普貨去營銷成節日產品。
了解美國人的送禮習慣
美國人喜歡互贈禮物,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融入了生活當中,不僅是為了維系與對方的情感和關系,也是在傳達他們對生活積極的態度,而且不限節日不限人群,就像情人節,情侶之間會互送禮物,親子之間也照樣可以互贈。
由于基督文化的影響,他們送禮不會選擇太貴重的,價格一般在10-20美元左右,尤其是在師生間送禮,被明確規定不能超過25美元,否則就有接受行賄的意圖。
在美國要怎么送禮?
簡單、樸實、有意義為宜,不講究禮品價值和形式;
巧克力、書、紅酒、一束鮮花等是最受歡迎的禮物;
根據主人的喜好和習慣送禮;
中美送禮文化是有差異的,中國講究禮物貴重,但送禮態度要謙卑;西方則完全相反,講究禮輕情意重,要對被贈者強調自己的用心,同樣被贈者也要當場拆開禮物,表達自己濃烈的喜歡。
所以在選品時,賣家們要忘記國內的送禮習慣,根據消費市場的文化習慣去選擇。以美國站舉例,進一步解析美國的送禮文化。
挖掘中小賣家可做的節日產品
節日產品到了一定的節點銷量很容易就實現暴增,不少賣家都眼饞這波流量,但苦于經驗短缺,一直不敢去做節日產品。
但在了解了美國送禮文化后,我們再去做節日產品,就有了更多選擇。
利用賣家穿海選品,挖掘節日產品有三大方式:
1
在同型賣家中發現
【大雁型賣家】,這里匯集了賣家穿海在亞馬遜300萬賣家中,篩選出的專注節假日產品的賣家。
臨近圣誕節,相關的節日產品銷量正在增長,賣家穿海把適合中小賣家做的成功率高的產品都優先推送到了前端,省去了繁瑣的篩選步驟。
在該產品池里,我們可以過濾掉強節日屬性的產品,如圣誕樹、圣誕帽這類只在特定節日熱銷的產品就不適合。
2
鎖定類目
前面說過,亞馬遜很多產品都含有禮物屬性,逢節點修改關鍵詞或類目,就能蹭一波節日的流量。所以賣家們的篩選范圍可以再擴大化。
比如這幾個大類里,含禮物屬性且全年適用的產品居多:
Arts, Crafts & Sewing(藝術、手工藝和縫紉)
Office Products(辦公用品)
Home & Kitchen(家居與廚房)
Handmade Products(手工制品)
我們在其中挖掘適合中小賣家做的產品,門檻低成本也不高。
3
做節日產品的周邊產品
美國人送禮不講究禮物的價值,卻對禮品的包裝是否用心很在意,這直接體現了送禮者的在意度和尊重度。
而禮品包裝的構成離不開很多小工具,禮品紙、袋、盒等等,中小賣家可以據自身實力去選擇。
選品理論有了,思路也有了,按部就班地選出了產品,還是不確定它能不能做怎么辦?
別急,賣家穿海一直致力于一站式輔助賣家選品、找貨到運營全流程。
小海精選了一款產品與大家一起分析,無經驗無把握的賣家可以跟著我的思路走。
像這款中世紀風格的蠟封印章就很適合全年做的節日產品。為什么小海這么篤定?
因為小海對產品分析有三層,逐層分析下來,合格了就會去做。
第一層
初印象
無侵權風險:常規通用款式,手柄和漆印都無專利;
使用場景多:一般用于裝飾節日信封、感謝卡、邀請函、禮品包裝等,常見于婚禮、派對等社交活動;也可提供定制服務當做創意禮品售賣。
屬于信息差產品:基于競爭角度來看,信息差大的產品同行很難注意到,除非他坐你旁邊偷看;
利潤高:制作工藝簡單,采購成本不會太高,隨即利潤就高;
后期可做變體:根據美國人喜歡的字母去做多個變體;
第二層
數據驗證
賣家穿海的優勢在于,提煉了賣家最關心的數據放在前端,平常很多我們沒注意卻必須用到的數據也根據評分分值羅列出來了。
比如asin評分,可以輔助判斷競品的競爭強度;
類目評分,考量目標類目的競爭態勢;
賣家評分,計算我與競對間的差距,思考同一個產品我會不會比他更合適去做?
經驗不足的小賣需要重點看這三個數據,其余的就用來輔助驗證。
像價格和毛利率是相對的,價格太低毛利就不高,賣家在選品時就要想出應對策略,如何找到更低的采購價?定價在什么區間?
三項壟斷系數都合格,說明新品進入難度不大,從近三月的新品市場份額也能看得出來。
再看cpc競價,top10均值0.42美元,為了保證利潤和弱競爭,一般我們建議小賣家不做競價高于1美元的產品。
最后看退貨率,數值如果太高,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售后壓力和盈利額,小賣也無法承擔。
第三層
可做差異化方向
對于普貨,是否能在基礎上做低成本的微創新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普貨可以找到做差異化的方向,那么就能增加新品的競爭優勢。
參考亞馬遜BSR,小海想到了2個差異化方向,與大家分享。
變體差異化:
定制差異化要求太高,沒有工廠資源和高配合供應商的小賣難以做到。
那我們可以曲線救國,定制多個變體,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舉例,26個字母中較受歡迎的是:A、C、X、E等。
包裝差異化:
查看BSR發現,對標競品排在了小類第二,但客單價較低,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力;
繼續搜索發現,以印章為主題的禮盒賣得也不錯,去88上找也發現了貨源,那就能在上面做創新。
總結
節日性產品對許多賣家來說是一個燙手的香餑餑,雖提供了快速盈利的機會,卻很考驗賣家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經驗,光是需要提前一年做好市場調研和備貨就消耗了大部分賣家的精力和熱情。
通常情況下,中小賣家更適合做能全年銷售的“常青樹”,像上面舉例的火漆印章,一年中有多個節點有小波爆發,我們只要再稍微用點心去做,把握每個小細節,或許就能比他們賣得更好。成功沒有什么奧秘,就是細節做得好,與君共勉!
(來源:小海)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