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全球貿易伙伴征收“普適性關稅”,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響。這一政策不僅在美國國內引發抗議浪潮,更在全球范圍內掀起反制措施。本文將從美國國內反響、國際社會反應、預后評估以及中國跨境電商應對措施四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特朗普宣布加征關稅后,美國國內迅速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4月5日,全美50個州的數十個城市舉行了逾1,400場抗議活動,超過60萬人參與,示威者高呼“收手!”(Hands Off!),表達對特朗普政策的不滿。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抗議隊伍延伸近20個街區,首都華盛頓的示威規模更是多達10萬人。
經濟層面,美國股市連續暴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幅達5.5%,標準普爾500指數暴跌近6%,納斯達克指數下跌5.8%,進入熊市區域。美國億萬富翁庫班在社交平臺呼吁民眾囤貨,從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儲存的東西,都應該趁早購買。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顯著上升,超市貨架被一掃而空,許多商品嚴重斷貨。
1、中國的堅決反制
中國迅速采取對等反制,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的關稅,并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相關做法。此外,中國還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暫停多家美國企業的輸華資質。
2、歐盟的統一立場
歐盟計劃對價值28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首輪反制關稅將于4月15日生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已做好應對準備,并已敲定第一批針對鋼鐵關稅的反制措施。
3、日本的擔憂與應對
日本首相石破茂稱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對日本來說如同“國難”,并表示將盡快訪美爭取減免。
4、加拿大的反制措施
加拿大總理卡尼宣布對美國汽車關稅采取反制措施,對等征收25%關稅,并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認為美國的關稅措施違反國際貿易法。
5、其他國家的反應
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將對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進行國家干預,并準備對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法國總統馬克龍敦促歐洲企業暫停在美投資,并準備針對美國科技和服務業的選項。德國副總理哈貝克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與俄烏沖突相提并論,強調回應的規模和決心必須相當。
美國的關稅戰法不是第一次使用,上一次大規模關稅戰發生在1930年,當時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給世界造成的影響如下:
全球貿易萎縮:該法案將2萬多種商品的關稅提升至歷史最高水平,導致全球貿易規模從1929年的360億美元暴跌至1933年的120億美元,降幅達66%。
美國經濟衰退加劇:美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都驟降50%以上,失業率從1929年的3.2%飆升至1933年的24.9%,工業產能利用率跌破25%。
政治極端化與國際沖突:德國納粹黨借經濟危機擴大支持,日本為突破貿易封鎖發動“九一八事變”,全球工業產出下降38%,國際社會分裂為封閉的貿易集團。
股市暴跌: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從1930年的250點下跌到1932年的41點,創下歷史最低點。
長期制度性反思:該法案被視為“經濟蠢貨”,促使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IMF和世界銀行,推動多邊貿易規則以遏制保護主義。
總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是20世紀最具破壞性的貿易政策之一,其教訓深刻揭示了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經濟互聯時代的災難性后果。
溫故而知新,那么這一次的關稅戰將會產生什么后果?綜合學者和政商界人士看法,很可能引發:
1、全球經濟衰退風險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加劇全球經濟衰退。投資銀行摩根大通預計,全球經濟到年底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60%,高于之前預計的40%。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還對自身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90%以上的關稅成本將轉嫁至美國進口商、下游企業和最終消費者,美國日常消費品零售價格上漲壓力顯著增大。
2、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
美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進一步惡化,全球供應鏈面臨重組壓力。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開放合作才是歷史潮流。
1、采用DTC模式
Direct-to-Consumer,是一種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商業模式,直連消費者。
省去中間環節:通過自建獨立站(如Shopify),直接與美國終端消費者對接,摒棄傳統批發與分銷網絡,降低中間加價與渠道成本。目前粗略估計已經有五分之三的美國人,繞過速賣通與亞馬遜等電商平臺,直接從品牌或源頭工廠處購物。
靈活定價與營銷:自主掌控定價策略,結合CIF、DDP等貿易術語,精準測算關稅與物流成本后制定更具競爭力的售價。利用Facebook、Google Ads、TikTok等渠道進行線上投放,通過KOL種草、Affiliate Marketing等方式精準觸達高價值人群。
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采用小批量、多款式的C2M生產模式,靈活調整產品線和庫存,避免大規模囤貨風險。基于用戶數據(點擊、轉化、退貨)快速迭代產品設計與功能,增強用戶粘性。
2、借鑒美國品牌,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偷師”美國品牌:研究借鑒美國成功品牌的用戶體驗設計、供應鏈與履約體系、營銷與品牌運營思路,在此基礎上注入本土化創新,構建一體化私域流量池,快速拉新與復購。
打造品牌“聲量”與“口碑”:從品牌故事、產品賣點、內容優化等方面入手,提升品牌影響力。通過用戶反饋完善產品和服務,形成口碑與初步私域社群。
3、蠶食美國品牌份額,逐步擴張
起步階段:在DTC官網上推出一兩款“爆品”,通過促銷和贈品吸引首批用戶,收集反饋完善產品和服務。
擴張階段:利用已積累的用戶口碑與數據,拓展SKU,覆蓋更多產品系列和品類。與美國本地設計師或KOL深度合作,舉辦線上和線下體驗活動。
深耕階段:建立美國本地倉或履約中心,縮短配送時效并降低物流成本,逐步蠶食傳統經銷渠道和其他DTC品牌,與高端賣場形成差異化競爭。
美國的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震蕩表明,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難以解決貿易失衡問題,反而會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應積極擁抱DTC模式,借鑒國際品牌經驗,構建差異化競爭力,以最小的成本撬動美國市場,逐步蠶食對手份額。在全球貿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唯有創新與精細化運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易稅通作為跨境企業的服務商,在這艱難時勢,始終堅持以服務客戶為宗旨,以專業團隊為客戶提供美國、香港等本土化從公司注冊到報稅等合規管理的“一站式”服務,陪伴客戶成長、與客戶共度時關。
(來源:Ken叔稅服你)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