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4月10日,據白宮官網最新公告,美方將對中國加征的“84%”關稅修改為“125%”。加上之前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對華關稅已來到145%。
此外,美國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價值800美元以下包裹,征收其貨值的120%(原為90%)或每件100美元(原為75美元)的關稅。自2025年6月1日起,該標準將進一步上調至每件200美元(原為150美元)。
當前美國征收關稅情況 圖源:CNBC
取消T86清關已給依賴小包直郵的跨境賣家造成重大打擊,后續多重加稅更是直接沖擊中企對美出口。
美國作為中企出海的主要市場,高關稅讓中國產品的價格優勢不再,眾多賣家被迫尋求替代性貿易路徑。在此背景下,轉口貿易作為規避關稅壁壘的重要手段,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一、什么是轉口貿易?
轉口貿易是指企業將商品先出口至第三國,再出口到目的國,利用第三國的低關稅優勢規避目的國高關稅的貿易方式。
以中美為例,中國企業先將貨物出口至越南、墨西哥、加拿大等國(美國對其關稅較低或有貿易優惠政策),在當地進行中轉貿易或貼標、組裝升級后,再出口至美國,以第三國原產國身份避開美國高額關稅。
圖源:CBP
轉口貿易通過利用第三國的關稅優惠政策和特殊貿易地位,能有效降低關稅成本。雖增加了中轉物流成本,但與高額關稅相比,整體利潤反而更可觀。
此外,轉口貿易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渠道,幫助企業在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保持競爭力。特別是一些受美國關稅影響嚴重的企業,通過轉口貿易能夠繼續進入美國市場,避免市場份額大幅流失。
二、轉口貿易是高關稅下的賣家“救星”?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第一任期內與中國的貿易戰引發了“中國+1”戰略。許多制造商選擇將生產分散到勞動力成本較低、關稅風險較低的東南亞國家,或是在墨西哥、加拿大這類與美國地理位置相近,且擁有貿易協定的國家布局。
近年來,選擇轉口貿易的出海中企占比日益增長。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2024年從越南的進口額增長到1366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約19%。部分零售商和品牌已將部分或全部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在越南生產運動鞋、沙發等商品。同時,墨西哥在2023年超過中國,來到美國進口商品來源國的第一位。
圖源:CEIC
1、政策不確定性
然而,美國關稅政策的“外溢效應”正在沖擊轉口貿易鏈條。美國于4月2日公布的”對等關稅“政策中,對柬埔寨征收49%的關稅,對越南征收46%,試圖借此扭轉貿易逆差,并打擊中國轉口貿易。
而這些國家作為中國制造業轉移的重要承接站,關鍵零部件、半成品都依賴中國供應,加工后出口美國。隨著美國對轉口國關稅的加征以及轉口過程中各項成本的增加,轉口貿易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雖然美方后續宣布暫停”對等關稅“90天,對東南亞等國的稅率保持在了10%,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轉口貿易影響依舊很大,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決策風險。
圖源:Truth Social
2、 合規監管加強
4月9日,美國白宮官網更新行政令,對貨物承運人通過加拿大或墨西哥港口將貨物經陸地邊境運往美國,以規避對進口貨物征收的港口維護費的行為做出制裁,嚴查經加拿大、墨西哥轉運的貨物。
后續所有通過船舶運輸的外國原產貨物,都需要在美國入境口岸接受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的入境檢查,并由CBP評估適用的關稅、利息及其他費用,另外加收10%的服務費,以補償CBP的額外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關稅的評估標準為:只要運往美國的貨物在抵達陸路過境國家/地區時的狀態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而這個評估標準是由CBP自行決定的。
此外,美國對不符合美墨加協定的商品征收25%的關稅,未來從加拿大和墨西哥轉口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與難度或再度提高。
圖源:白宮官網
綜合來看,轉口貿易是企業應對高關稅的“短期突圍工具”,而非長期解決方案。它能幫助企業在高關稅沖擊下提供緩沖,但其局限性決定了企業不能過度依賴。
從長遠角度出發,多元化市場布局、供應鏈本地化、產品高端化才是應對貿易壁壘的根本路徑。
3、 賣家應對策略:從“被動規避”到“主動布局”
1、合理利用轉口貿易
企業可根據自身產品特性選擇合適的轉口國,如電子產品可選擇馬來西亞,其電子制造業發達、供應鏈體系完善;農產品可選擇泰國,其農業資源豐富、貿易政策開放;注重金融服務和港口高效運作的企業可選擇新加坡。
2、把控合規管理
企業應選擇信譽良好的物流公司和貨代,在轉口國清關和重新報關時,提交真實有效的文件,如進口許可證、報關單、原產地證明等,確保文件能證明貨物在轉口國進行了實質性加工處理,符合美國原產地要求。
3、多元化市場布局,提升產品附加值
建議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或深耕歐洲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大力拓展高貨值產品線,積極進軍線下渠道,推出高附加值產品,多管齊下優化利潤結構,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4、增強供應鏈韌性,深化本土合作
企業可在柬埔寨、墨西哥等低關稅地區,借助本地企業資源和網絡建立本土化供應鏈,利用當地的關稅優惠政策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實現本地化生產和出口,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韌性。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中,中美貿易戰何時休尚未可知。中國企業需要靈活運用轉口貿易等策略,同時做好多元化市場布局和長期戰略規劃,才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海外倉市場觀察員Yejoin)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