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加征關稅政策是近年來美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全球經濟和中美貿易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
2025年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疊加此前措施,部分商品累計稅率高達54%。美方聲稱此舉是為應對中美貿易逆差,但這一做法嚴重違背國際貿易規則,被廣泛視為單邊霸凌行為。政策具體內容:
1.加征關稅幅度: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美國對原產于中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疊加此前措施,部分商品稅率累計達54%。
2.覆蓋范圍:此次加征關稅涵蓋幾乎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包括但不限于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紡織品等。
3.實施時間:政策自2025年4月10日起生效,且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但此次加征的關稅不予減免。
美國加征關稅及T86政策失效對亞馬遜賣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成本上漲、利潤壓縮、運營風險增加、市場競爭加劇等方面,具體如下:
1. 成本大幅上升
·關稅成本增加:T86政策失效后,原享受免稅待遇的低價值商品(價值低于800美元)將不再免稅,需繳納關稅。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后,整體稅率可能飆升至50%以上,進一步推高成本。
·物流成本增加:清關流程復雜化導致物流時效延長,清關費用和運輸成本上升。例如,單票貨代處理費可能上漲20元,通關時效延長3-5個工作日。
2. 利潤空間壓縮
·價格傳導受限:賣家若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可能導致產品價格上漲,削弱價格競爭力,影響銷量。
·低利潤商品承壓:低附加值商品(如3C配件、小家電)利潤率可能跌破5%,甚至出現虧損。
3. 運營風險加劇
·清關風險:T86政策取消后,包裹可能面臨更嚴格的查驗,清關效率降低,導致包裹滯留或被銷毀,影響庫存和資金鏈。
·庫存管理難度加大: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增加,賣家難以制定長期備貨計劃,可能導致庫存積壓或斷貨風險。
4. 市場競爭加劇
·本土賣家優勢擴大:美國本土賣家無需承擔關稅成本,在價格競爭中占據優勢,可能搶占中國賣家的市場份額。
·行業洗牌加速:大量中小賣家因成本壓力被迫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提高,頭部賣家可能通過規模效應和本土化運營鞏固優勢。
5. 合規成本上升
·稅務合規要求提高:賣家需確保進口商品符合美國法規要求,避免因稅務問題產生額外風險和損失。
·運營成本增加:為應對政策變化,賣家需投入更多資源優化供應鏈、調整定價策略、拓展市場布局,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應對建議:
·優化供應鏈:通過本土化運營(如在美國設立海外倉)降低關稅和物流成本,提升配送時效。
·調整產品結構:減少對低利潤、高關稅產品的依賴,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
·拓展市場布局:積極開拓歐洲、東南亞等尚未加征高額關稅的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加強品牌建設:通過品牌化運營提升產品溢價能力,減少價格敏感度的影響。
美國加征關稅及T86政策失效將對中國亞馬遜賣家造成顯著沖擊,賣家需通過優化供應鏈、調整產品策略、拓展市場布局等方式應對挑戰,以降低政策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來源:小黃銀站外推廣)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