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TikTok推出品牌托管模式
據悉,TikTok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托管模式,為賣家提供了新機遇。具體如下:
-招募對象
·跨境賣家:亞馬遜、獨立站、SHEIN、Temu等平臺的賣家,需具備一定的年流水規模,展現出良好的運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國內頭部電商賣家: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的優質賣家,同樣需要滿足年流水要求。
-定招類目
男裝、女裝、運動戶外、內睡、鞋靴、箱包
-TikTok品牌托管模式優勢
與TikTok全托管和小店模式相比,品牌托管模式具有以下獨特優勢:
與全托管模式對比
·定價權:品牌托管商家擁有自主定價權,能夠根據品牌定位、產品成本和市場策略靈活調整價格,更好地實現品牌價值和利潤最大化,而全托管商家則沒有定價權,需遵循平臺統一的定價策略。
·客單價:品牌托管模式適合中高端產品,客單價可達20-60美金,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品質和品牌的追求,為商家帶來更高的利潤空間;全托管模式的客單價則相對較低,主要集中在10-20美金區間,更適合走量銷售。
與小店模式對比
·傭金政策:品牌托管模式0傭金,商家無需支付額外的銷售傭金,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利潤空間;而TikTok小店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傭金,例如美區小店的傭金率為6%。
·發貨方式:品牌托管模式由廣州統一發貨,運費由平臺承擔,商家無需擔心海外倉的庫存管理和物流配送問題,降低了運營風險和成本;TikTok小店則需要商家自行安排海外倉發貨或國內直發,并自行設置運費。
·市場覆蓋范圍:品牌托管模式實現一店賣全球,商家無需分別開設不同國家的店鋪,即可將產品銷售到TikTok覆蓋的多個國家和地區,極大地拓展了市場范圍,降低了運營復雜度;TikTok小店除了歐盟地區可以一店多國外,其他國家如英國、美國等只能單個國家售賣,商家需要分別運營不同國家的店鋪,增加了運營成本和管理難度。
·售后客服:品牌托管模式由官方提供售后客服,能夠及時、專業地處理消費者的售后問題,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和品牌形象;TikTok小店則需要商家自行安排客服,對商家的客服團隊和售后服務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2、TikTok美國業務新走向
兩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國主導的談判取得新進展,計劃通過讓字節跳動的最大非中資股東增持股份,獲取TikTok美國業務的控制權。同時,該計劃還包括獨立分拆TikTok的美國業務,并將字節跳動的持股比例降至不足20%,以滿足美國的監管要求。
3、Perplexity有意收購TikTok,提出改造計劃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初創公司Perplexity近期表示有意收購TikTok,并提出了一系列收購后的改造計劃。Perplexity聲稱,憑借其世界級的技術能力和作為小型科技企業的獨立性,它能夠重建TikTok的算法,而不會形成壟斷。該公司強調,與可能維持字節跳動影響力的潛在競爭對手或投資者聯盟不同,他們有能力徹底改造這款短視頻社交平臺。
此前,特朗普曾簽署行政命令,將禁令的寬限期延長75天,而這一期限即將于4月5日到期,但至今仍未有明確的解決方案。Perplexity早在今年1月就表達了收購TikTok的意向,然而,它面臨著來自科技巨頭甲骨文、微軟以及由Frank McCourt領導的投資者聯盟等強大競爭對手。盡管如此,字節跳動一直不愿出售TikTok的美國業務。
4、長視頻平均觸及率高達43.2%
Buffer對110萬條TikTok視頻數據的分析表明,盡管短視頻依然是TikTok平臺的主流內容形式,但時長超過60秒的長視頻在吸引觀眾注意力和延長觀看時長方面表現出了顯著的潛力。
研究發現,TikTok上大約86%的視頻時長控制在1分鐘以內。然而,那些時長超過1分鐘的長視頻平均觸及率高達43.2%,遠高于短視頻。
此外,長視頻的觀看時長比短視頻高出63.8%,這凸顯了長視頻在保持用戶興趣和參與度方面的強大優勢。
5、TikTok Shop美國人均年消費708美元
根據PartnerCentric今年2月發布的調查數據,TikTok Shop在美國消費者中的影響力迅速上升,已成為重要的購物渠道。
2024年,美國60歲以下消費者在TikTok Shop上的平均消費額達到708美元,平均每筆購買金額為59美元。其中,個人配飾和家居用品是最受歡迎的商品類別。TikTok Shop的主要用戶群體是Z世代,其次是千禧一代和X世代。
此外,消費者對網紅的信任度不斷提高。數據顯示,近三分之二的美國60歲以下消費者會根據網紅的推薦做出購買決策,約一半的TikTok Shop購買行為受到網紅推廣的影響。消費者愿意為他們最信任的網紅推薦的商品支付平均95美元。
6、馬來西亞電商消費的年增長率達到15.4%
根據Mohd Afzanizam Abdul Rashid的數據,到2024年,馬來西亞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支出預計將攀升至7079億令吉,這一數字占據了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6.7%。這一預測是基于馬來西亞統計局(DOSM)提供的數據,該數據顯示馬來西亞電子商務支出的年增長率為15.4%。Afzanizam進一步指出,這意味著超過三分之一的馬來西亞GDP將來源于電子商務支出。他還提到,若將7079億令吉的總支出除以馬來西亞2024年預計的3400萬人口,人均電子商務支出將達到每年20820令吉,換算成每月則為1735令吉。
(來源:靠海的跨境小哥Allen)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