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則震撼的消息在外貿圈子里掀起了軒然大波: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宣布,以約165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港口資產,覆蓋亞歐美23國43個港口、199個泊位,連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也打包賣出90%股權,刷新了全球港口的并購紀錄!這一舉動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因為這一波港口資產的變動很有可能對我國的外貿出口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港口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全球貿易的重要節點,它們不僅是連接各國經濟的橋梁,更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貿易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掌握港口資源,就等于掌握了全球貿易的命脈。而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航運的“咽喉要道”之一,承載了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從太平洋去大西洋,走這條運河只需要9小時,不走這條運河,至少得一個月。
早在1969年,李嘉誠就深知港口資產的重要性,成立了香港國際貨柜碼頭有限公司,開啟專業集裝箱碼頭作業服務,為香港港口業務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后,他通過收購英資企業和記黃埔,正式進入港口領域,并逐漸構建起了一個遍布全球的港口網絡。
然而,如今他選擇將這一龐大資產出手,背后無疑隱藏著更為復雜的考量。
外貿小伙伴們應該都知道,特朗普政府上臺后,不斷強調美國必須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聲稱中國企業對巴拿馬港口的控制,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欲加其罪,何患無辭?但不難看出來,這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給李嘉誠在巴拿馬運河兩端關鍵港口的運營帶來了潛在的政策風險。在這種背景下,拋售這些港口資產,從避險的角度來看,無疑是李嘉誠在商業角度上的明智之舉,畢竟未來,這些港口的風險將大過收益。
此外,全球貿易環境的惡化也是李嘉誠選擇拋售港口資產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全球海運吞吐量增長放緩,港口行業利潤率下降,地緣政治緊張、貿易壁壘增加,進一步壓縮了增長空間。同時,特朗普上臺后,美國不斷退群,孤立主義抬頭,全球化大大退潮,這對全球貿易是致命的打擊。在這種背景下,航運和港口行業豈能獨善其身?
李嘉誠的敏銳的商業嗅覺,也得到了市場贊賞的反饋,長江和記在宣布出售全球港口業務之后,股價暴漲22%。賣資產后股價還能不跌反漲,這恰恰說明出售港口業務符合投資人和資本市場的看法。
但不得不說,李嘉誠的這一舉措是把一個重要的戰略位置拱手讓給了美國,不少網友怒斥“商人無國界”,擔心美國借此“卡住中國海運咽喉”,甚至是拿走巴拿馬運河備戰。
我們暫且不論政治因素,這個不確定性太大,小捷僅就這個事情的商業層面說一說對咱們外貿行業帶來的影響。
對于外貿出口來說,李嘉誠出售港口資產的消息無疑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這意味著全球貿易格局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外貿出口企業需要更加關注港口資源的變化和動態,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出口策略和市場布局。
首先,港口資源的變動將直接作用于外貿出口企業的物流板塊。港口的新東家美國貝萊德財團可能會改變原有的經營策略,例如提高港口使用費、優先服務歐美企業等,這將直接增加外貿企業以及跨境電商們的物流、倉儲、海關溝通等成本。
其次,港口資源的變動也將影響外貿出口企業的市場布局。不同的港口具有不同的地理位置特點,美國貝萊德財團可能會根據自身的戰略規劃和市場需求改變港口的運輸能力和輻射范圍,導致我們出口業務的一系列連鎖變動,甚至導致供應鏈波動風險加劇。
更為嚴重的是,巴拿馬運河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其港口的控制權變更可能影響到中國的全球貿易布局。一旦這些港口落入美國手中,美國可能會將其作為對付中國的工具,通過優化航道調度、優先保障盟友船只通行等方式,對中國的外貿成本和國際競爭力構成威脅,進一步削弱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權。這不僅會影響到外貿企業和跨境電商的運營效率,更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貿易爭端和地緣政治風險。
但挑戰往往與機遇并存。在這場全球港口資產的大洗牌中,小捷建議各位外貿企業更多地關注中國自主港口,以及有中國投資的港口,例如秘魯錢凱港、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西班牙瓦倫西亞港、比利時澤布呂赫港等,通過多元化的物流渠道來分散航運風險。
同時,加強與國內外合作伙伴的溝通協作,共同應對物流成本上升和貿易環境變化的挑戰。
此外呢,除了傳統市場,外貿企業還可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如東南亞、非洲等地,這些地區的市場還是具有很大潛力。
最后,對于外貿出口企業來說,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靈活的應對策略尤為重要,建議企業關注港口資源的變化,以及國際政治經濟的動態。
(來源:小捷聊跨境)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