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徹底瘋了!閉關鎖國!
根據觀察者網、環(huán)球時報、南華早報、參考消息等多家媒體報道,盡管拿到了CES邀請函,但許多去參展的中國企業(yè)員工仍被美國簽證官拒簽。
有采訪者提及“如果提到參加消費電子展,有90%的可能性會被拒簽。”“沒有任何理由,立刻拒絕。”
而這種事情之前沒有發(fā)生過。“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如果你提出申請,也可以獲得參加CES的簽證。”
對于參展企業(yè)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要知道,CES展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消費類電子技術展之一,客戶邀請函發(fā)了,簽證過不了,損失的都是獲客機會。而且,有參展人士透露,一個小展位都是5萬起步,上不封頂。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費用,損失只多不少。
國際消費電子展,但是沒有中國,挺搞笑的。其實除了國家間摩擦造成的拒簽風險,中企出海參展前,應該知道這些“隱形規(guī)則”。
01 同樣的展會,中企往往會花更多的錢。
出國參展,肯定會花費更多,人工費、機票食宿費、樣品運輸費……樣樣都是錢。但是小編此處指的不是這些,而是展位費本身。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因為絕大部分公司都是從展覽公司處購買展位,而不是直接向主辦方購買。一些企業(yè)找的還不是總代,層層加碼,費用自然降不下去。
很多外貿公司為了省事,會直接選擇跟團。展位、簽證、酒店、餐飲、交通、展期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唯一的缺點就是貴。
為什么不直接聯(lián)系海外主辦方?
一方面,任何行業(yè)都有“信息差”。很多外貿公司不知道如何直接找到海外主辦方。或者知道,但是面對全英文文件、完全陌生的流程、后續(xù)補貼申請等問題,不止從何下手。
另一方面,有些主辦方規(guī)定,中企只能通過中國的代理訂位置,不能直接在官網定。哪怕聯(lián)系上了主辦方,也會被轉到國內分公司或者代理。
02 花了更多錢,中企的位置往往更差。
隨便在網上一搜,你就能看到外貿人的吐槽:
“德國慕尼黑戶外用品展覽會,中國標攤展團大多被安排在二樓走廊兩邊的小房間里,而特裝展位以及其他國際展團多被安排在一樓大廳里,天差地別。”
“2020年前的IFA(柏林電子消費展)把中國公司放在主館外10公里的國際供應商展區(qū),根本沒人去。現(xiàn)在沒人參展了,才把中國展商安排到主館,太勢利了。”
“2023年迪拜的GIG5展會設置了中國區(qū)域的室外展區(qū),結果入口被大型設備擋住,臨街的圍欄也被黑布擋住,客戶進來全靠緣分。”
為什么花了大價錢,中國展位的位置卻不太好?
一方面,有的主辦方確實是故意的,不用懷疑不用自省。很多海外展會將中企“隔離”到所謂的中國區(qū)。
一方面,很多展位只能通過代理購買。這就導致了中企的展位不僅位置差、展位小,還都全部扎堆在一起。客戶即便過來了,也是同類產品扎堆,眼花繚亂。
一方面,海外展會的好位置,要花大價錢。一個特裝展位至少30平,加上特裝費、人員差旅費,沒有幾十萬下不來。有的展會還要把好位置留給長期固定參展或者實力強勁的企業(yè)。中小外貿企業(yè)確實無力承擔。
那外貿企業(yè)該怎么做呢?
在參展前,企業(yè)盡量早做打算,有能力有機會的直接聯(lián)系主辦方。如果選擇找展覽公司,要多方調研,盡量找總代,簽好合同,挑好位置。
參展但是位置不好的企業(yè),也不要擺爛。小編發(fā)現(xiàn)不少客戶反饋:中企的展位裝修簡陋,接待人員也不熱情,經常玩手機或者聊天。
最后,小編想說,除了花大錢去海外參展,守株待兔,外貿企業(yè)還可以建立自己的私域獨立站。通過谷歌營銷、社交營銷、CRM營銷、數(shù)據營銷等數(shù)字化私域營銷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對傳統(tǒng)展會的依賴,還能更直接地接觸和服務全球消費者,從而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的商業(yè)機會。
(來源:外貿百事通)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