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o由創業者Aprameya Radhakrishna和Mayank Bidawatka于2020年創立,是印度首個支持10多種語言的微博網站。這款應用的標志是一只黃色的小鳥,被譽為X(前身為Twitter)的潛在強大對手。
自推出以來,Koo的下載量已接近6000萬次 。該公司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并吸引了印度政客和電影明星入駐該應用。在短時間內,該社媒平臺還擴展到了尼日利亞和巴西。
圖源:Koo
當Mukul(化名)面試通過準備入職該初創公司時,正值2023年初,他渴望加入這一支由大約300名成員組成的團隊,并努力嘗試將其打造成印度本土版X。他主要負責開發該應用的不同功能,包括優化主頁的部分內容等工作。Mukul希望他的職業生涯能隨著公司的發展而飛速發展。
Mukul入職僅一個月后,公司卻開始裁員。4月份,當地媒體 報道稱,Koo已裁員30%。Mukul也未能幸免:6月份,他被要求離職,此時他入職僅六個月。
他表示,公司在五個月內裁員三次。
· 來時路風光燦爛,未來卻趨于暗淡
2021年6月,尼日利亞政府禁止X在本國開放使用,Koo趁機而入,將自己定位為X的替代方案。當月,許多尼日利亞政府官員開始入駐Koo。
次年,Koo在巴西 市場 推出 ,該團隊聲稱在48小時內,軟件下載量達到100萬次。
超高的市場關注度讓Koo成為了投資者的寵兒,該公司在2021年2月的A輪融資中籌集了410萬美元,僅三個月后,又籌集了由美國投資公司Tiger Global領投的3100萬美元,Koo的估值達到1億美元 。
根據市場情報數據公司Tracxn的數據指出,截至2022年6月,Koo已籌集了超過5700萬美元,估值達到2.855億美元的峰值。
資金的流入幫助該公司從僅有幾名員工發展到近300名員工的團隊規模。該公司曾計劃在2022年將團隊擴大到500人 。
據新聞報道,Koo的下載量達到數百萬,截至2022年7月,該應用的月活躍用戶數已超過900萬。該公司還投入大量資金來吸引用戶。據當地科技媒體平臺Entrackr的分析指出,Koo在2022財年花費了近1650萬美元用于廣告投放和促銷,當時其收入超過65萬美元。
Koo的月均平臺活躍用戶數量,也開始從2022年中后期的巔峰期逐步跌下神壇。
· 衰敗之勢顯現
Koo的內部衰敗跡象也在2022年底開始顯現:全球初創企業融資環境放緩, 導致多家印度初創企業關閉或裁員。同年9月,Koo解雇了5%的員工。
據兩名前雇員和當地新聞報道, Koo的創始人希望籌集更多資金,但投資者表示,他們需要轉換方向,專注于平臺的盈利能力,而不是投入資金在技術和營銷上。
“對于任何印度內容提供商來說,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他們能從非大都市、非英語用戶身上賺到多少錢,他們能賺到多少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這是一門非常艱難的生意。”早期風險投資公司3 one 4Capital的合伙人Anurag Ramdasan表示。
據兩名員工稱,Koo重構了部分代碼以添加貨幣化功能,包括一項名為Koo Coins 的忠誠度計劃,該計劃獎勵在平臺上花費更多時間的用戶。為了提高變現能力,Koo最終推出了一項“高級 ”功能,允許創作者向其訂閱者提供獨家內容。
如今,Koo面臨著多重挑戰,首先是用戶參與度。據Inc42稱,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期間,該公司的活躍用戶群從720萬下降到270萬。 Koo未能利用并留住“反Twitter”情緒,而這種情緒曾一度幫助其崛起。
Koo的參與度和影響力也遠不如其他平臺。他說,目前Koo上只有100名來自其經紀公司的網紅,他們也不是很活躍。
據Koo的兩名前員工稱,新用戶往往不會與內容互動。我認為問題在于,盡管我們已經將二線受眾吸引到我們的平臺上,但他們的參與度并不高,他們無法創造病毒式內容傳播。
據一位曾與當地語言社區合作過的前員工稱,另一個問題是Koo缺乏明確的發展重點。
“公司的目標一直在變,他們一度想抄襲Twitter,后來又想抄襲Instagram。如果他們專注于某一方面,那就會是一款非常不錯的應用程序。”然而這已然是一種不可輕易散去的“創業文化”。
2023年9月,當有關Koo倒閉的新聞報道在左右開始流傳時, 聯合創始人 Mayank Bidawatka 在 領英 的 一篇帖子中稱,2023年是“全球初創企業生態系統最艱難的一年”。
他說,該公司目前正在尋求與一家能夠幫助該平臺擴大規模的大型實體合作。2024年初,聯合創始人Mayank Bidawatka再次發帖 稱,合作談判“仍在進行中”,一旦合作結束,員工就會得到報酬。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編譯:劉志偉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