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白鯨出海
作者:智婷
編輯:殷觀曉
翰林會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出海投資人發起成立的投資人社群,大家會不定期碰頭,討論一些時下熱點話題、交流一些行業觀察。本文內容來源于翰林會投資人第一期碰頭會的交流討論,由跨境出海行業頭部媒體白鯨出海獨家記錄、報道。
參與本期討論的投資人包括:頭頭是道基金副總裁孫家亮、零一創投執行董事陶洋峰、盈動資本跨境投資負責人羅威、青銳創投副總裁笑笑、清波資本副總裁 Vivian、灃源資本投資總監陳博、康煦投資跨境投資人 Lance、亦聯資本跨境投資人千千、以及半道創業投資人 Lily。
討論會的上半場,大家重點分析討論了,今年以來 VC 投資人重點關注的智能硬件、AI 陪伴等賽道的整體情況、市場需求,本文重點分析討論,當前環境下,不同模式的消費出??赡艽嬖谀男┘t利。
應嘉賓要求,本文中具體言論所對應的發言人身份用 A、B、C、D……代替,討論中提到的部分公司和產品,亦用字母表示。為方便閱讀,我們對各位投資人的發言做了精簡、編輯。
投資人 A:
首先,從亞馬遜平臺自身來說,它的股票是 double 增長的,另外,有亞馬遜官方人員跟我透露,平臺上大部分類目增長很好,甚至比他們想象中的更好。從我個人去看項目的維度,我近期 update 了一些亞馬遜上大的消費品類,比如說消費電子、小家電賽道里的頭部公司,發現幾乎在每個類目里,只要做到大概 B 輪、C 輪的階段,今年增長得都挺好。所以我就在想,線上是真的沒紅利了嗎?還是說,二八效應比較明顯,頭部更好、尾盤更差了?
投資人 B:
現在輿論所討論的“海外還有沒有流量紅利”,主要是站在一個初創團隊的角度去看的。比方說,以前在亞馬遜去做一些類目的投放、去谷歌買量的時候,可能有大把的關鍵詞可以隨便挑選,流量價格也比較便宜。
但現在再去做一些比較紅海的類目,想要跟排在前面的大賣去 PK 的話,確實很難有優勢。我們也去拉了一下抖音、ins 這些社媒平臺的投放效率和價格,發現綜合測算下來,確實不存在什么流量洼地。這可能也解釋了,為什么大家看的品類越來越細分,像是咖啡機、智能樂器這些。因為至少對于一個新的企業來說,去做這些細分品類的投放,ROI 相對而言還是比較高的。
在這個大前提下,還能不能出來一些非常頂級的品牌?還是說,只能用特別強的產品力去硬撬動流量?如果只賣一些比較常見的品類,是不是就比較難了,我們以前投大賣的邏輯,是不是就不太成立了?反正就我目前看下來的情況,好像確實是這樣的。
投資人 C:
我們對比一下 C 品牌和 H 品牌,兩家都是跨境服飾類目里的賣家,我覺得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在死磕獨立站,另一個在做渠道,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各種渠道。
要說線上紅利存不存在,那我覺得肯定還是存在的,畢竟線上的滲透率還在繼續提升?,F在的問題就在于,這波紅利幾乎全部被巨頭拿走了,作為單個玩家,其實很難通過獨立站去跟巨頭搶流量。但如果說,能在這個渠道里做到頭部,那我覺得還是能吃到一定紅利的。
一方面說現在獨立站難做、流量紅利沒有了,另一方面又聽到亞馬說各種類目增長很好,聽到 TikTok 說轉化也還可以,我覺得這兩方面并不矛盾。關鍵得看你作為一個創業者,選擇的打法是什么樣子的。
投資人 D:
如果不考慮 TikTok 被 ban 的風險,那這一波在美國的紅利其實還是挺大的。然后 TikTok 的流量也有外溢,外溢到亞馬遜和其他渠道平臺上。
就亞馬遜平臺來說,每個賣家的情況可能確實不太一樣。如果賣家以前做得相對比較精品,sku 不多,產品更新也不是很快,而且原本在類目里已經占到比較高的份額了,那可能確實沒什么特別的增長。因為亞馬遜很多細分類目確實也沒有特別大,單個類目超過十億美金的也不多。
投資人 E:
我有做 TikTok 的朋友,大家在 TK 上備貨相對還是比較謹慎的,一般就備三個月的貨。很多 TK 賣家在備品的時候,就會跟亞馬遜品類幾個頭部賣家合作,有點類似于亞馬遜賣家的 TikTok 分銷,他們自己其實沒有吃到 TK 最大的溢出流量紅利。
投資人 F:
我一開始講的觀點就跟投資人 A 很像,就是說從去年到現在,亞馬遜頭部賣家過得都很不錯。關于線上流量紅利,首先亞馬遜中尾部其實是在出清的。就像投資人 E 說的,原來很多制造商一擁而入,現在已經冷靜下來了,至少在一些品類,大家發現干不過頭部的品牌型賣家,所以很多退出了。另一方面,亞馬遜本身電商滲透率還有增長空間。
TikTok 平臺的話,目前有幾個問題。第一是美國 TikTok 還停留在快手階段,就是用戶上去圖個樂,專業化制作的視頻都很少,MCN 之類的機構也非常松散,還沒到抖音階段。在 TK 上面賣貨,現在是有局部一些品類可以火起來,但生命周期確實比較短。有些賣家摸索出了一些門道,主要在很適合展示和直播的品類上,比如像安防器材品牌 Wyze 那個自動跟隨攝像頭,很有展示力。我刷 TikTok 的時候,看到各族裔的老哥、婦女都在推這個品。但像這樣的品類還沒有很多,還沒有集體爆發。Wyze 在 TK 渠道的銷售,自從去年 11 月份沖上高峰也沒有再次超越。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供貨的貨源跟不上。因為 TK 被追得很緊,所以不太敢開放跨境店,并且在履約規則上,也直接卡死了跨境貨物。它要求你第二天就有在北美本地的運單出現,這就必須要在本地備貨,對大家選品和壓貨的考驗都很大,所以不會有太多貨進來。跟亞馬遜商合作確實是個聰明的辦法,但是玩兒 TK 的這波人就不一定能賺到最多的錢了。反而是亞馬遜上有本地備貨的賣家,來 TK 做一個新的分銷渠道是可以的,我覺得 TK 也是歡迎的,因為有好的品牌、品質和倉庫備貨。所以,亞馬遜頭部賣家又可以在 TK 這邊吃一道紅利。
另外一塊流量紅利就是網紅這塊,深圳有幾個做分銷軟件平臺的,最后發現,他們訂單增量最大的部分,又回到了網紅渠道上。
其他線下分銷渠道,玩得轉的團隊還真不多,但有些局部的已經開始了,比如有一批做華人超市分銷的,據說利潤率非常高,是一個很好的生意。國內現在的賣家、品牌都在想著怎么去找北美的線下渠道,整個北美中國品牌化必經之路就是打線下、建售后、包括人力團隊……這一整套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出海的下一個階段——品牌階段。如果有一批人能把這個事情組織起來,我覺得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什么時候出來、誰能出來還不一定。
投資人 G:
關于 TikTok 和亞馬遜之間的關聯,我補充一個案例。我發現在亞馬遜和 TikTok 流量紅利中受益最大的品類是大件家具。因為家具客單價又高、倉儲又貴,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在美國備貨。據我所知,有幾家體量幾十億規模的頭部賣家,很早就意識到了 TikTok 帶來的紅利,他在美國本土又有現成的貨,幾乎就是 TikTok 上唯一的商品供給,所以通過直播賺得盆滿缽滿。我前段時間剛去聊了一個賣家,他大概一年有二、三十億營收,他跟我說在 TikTok 上一個月的利潤,比得上他過去一年的利潤,還是挺震撼的。
投資人 H:
我 2 月份拜訪了亞馬遜的一位高管,他跟我分享說,從亞馬遜內部今年一、二月份整體情況來看,整體增速是非常好的。其中,美國市場增長最快,歐洲市場自俄烏戰爭以后,占比在下滑,但是從內部來看,做歐洲市場的行業壁壘和門檻要比美國高,賣家利潤也比美國要好。
另外分享一點,從亞馬遜的角度來說,無論 SHEIN 、TikTok 還是 TEMU,在服裝品類上可能會對亞馬遜有一些影響,但從他們的大盤去看,這個影響非常有限,不足以對亞馬遜產生競爭威脅。做大件的賣家就更加不會受影響了。他覺得未來可能會給亞馬遜帶來挑戰的,是這些平臺做本對本業務。就是直接把美國的貨上到美國的 TikTok,那樣會比現在跨境直發的流程、體驗都要好很多。
投資人 I:
我補充一個點,亞馬遜平臺 23 年營收同比 22 年是增長的,但當時跟他們一個商務經理聊,他說如果看一些老賣家的數據,其實業績是同比下跌的。所以,亞馬遜中腰部和尾部的競爭還是蠻激烈的。
從流量紅利的角度來說,2015 年要起一個鏈接,可能 10-20 萬人民幣成本就完全能做到 BSR 的 Top50。但在 2021-2023 年這個時間節點,很多深圳賣家基本上花 200 萬都不一定能保證把一條鏈接做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可能大家會覺得亞馬遜的流量紅利不夠。
從另一個角度看,無論 TEMU、SHEIN 還是 TikTok,跨境出海的流量分化已經比較大了,這對于跨境電商賣家的能力要求提升很多。很多老玩家不適應,他們會發現,原來的玩法不一定能夠繼續維持業務規模,接下來就會比較困難。但如果能邁過這個門檻,就可能有很多增長機會,也有可能跑出一些好的企業。
投資人 H:
我從去年開始關注拉美,從大盤數據來看,墨西哥、巴西市場增長都很快。個人感覺,巴西好像很適合平臺玩家,像 SHEIN 試水三方平臺也挺成功,Shopee 保留了在巴西的站點,快手在巴西做得也不錯,TEMU 在巴西單量應該也很可觀。去年極兔在巴西轉投 TEMU,也側面說明 TEMU 巴西單量應該還可以。另外,我也在關注整個拉美的跨境物流單量情況,發現巴西跨境單量幾乎每年翻一番,已經連續兩年了;墨西哥的跨境單量是平均每兩年翻一番。另外,現在中國可能還有部分供應鏈轉移去了墨西哥建廠,導致墨西哥近期地價、人工,都跟著漲。
另一個區域是非洲。今年,隨著非洲城市化進程,我認為可能有一波小家電的生意機會。而且,目前在非洲一些國家賣家電流程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在當地設一個工廠或辦事處,把貨直接賣給當地的經銷商就可以。
投資人 A:
我分享一下自己看到的區域市場機會。首先,在中東目前看到有兩個品類很賺錢,一個是***,另一個是新能源車。我們看過一個項目,是一個輕資產運營平臺,把美國的二手豪車或新能源車賣到中東。一年可以運轉大概五到六次,每一次的毛利大概能到 20% 左右,所以凈利潤是很不錯的。
另外,日本也是比我們想象中要好的一個市場。我們在日本投了一些小家電、也投了一些偏 Saas 類的產品。我們發現,在日本,像 notion 這種偏軟件類、或者一些偏繪畫類的細分領域產品,做得都挺好的。
投資人 B:
我前段時間無意中聽到一個做戶外手電筒的項目,他們有一部分生意就在拉美市場,去年電商銷售額據說有 10 多億,凈利潤也有 10% 左右,賣的就是電子類產品、手包、戶外產品、部分家居品類產品。因為拉美那邊物流、履約門檻和壁壘比較高,所以他們自己又布局了一些海外倉配套能力,也有自己的物流公司,整體增長很不錯。
投資人 C:
我還是安利大家再看一看各種輕資產、流量型的項目。很多產品還是有機會的,也很賺錢,比較符合現在的投資時代。比如像海外公會,如果能投到某個區域市場的無憂傳媒,我覺得也挺好。
投資人 D:
從賺錢的效率、從實物賣貨的角度,肯定還是歐美市場更好一點。大家投了這么多大賣,主戰場不都在歐美?另一個維度,就市場規模的絕對值來說,歐美市場這些大賣的增量,可能比新興市場絕大部分的頭部來得都大。畢竟 VC 還是要考慮項目的大小,如果是作為旁觀者去看,可能會覺得很多公司都跑得不錯;但如果換個身份,當你是這些公司的股東,可能就不一定這么想了。
投資人 F:
我們有跟 LP 一起去日本并購一些比較便宜的資產,然后整合起來。日韓有很多老企業品質好、客戶基礎好,在國際上有品牌聲譽。然后我們 LP 有些行業正好跟日本一些傳統行業有交集,所以就去收并購過來一些,當然這個角度不是 VC 投資人的角度。
(封面來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