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們接觸的很多中國老板都很熱衷于“紅人營銷”,與西方市場不同的是很多中國品牌都是在沒有品牌策略指導的情況下就在紅人身上投資了大量預算。
這樣結果就是雖然錢花了很多,但帶來的轉化根本不夠看。而最讓人難受的是很多老板也沒有意識到問題出在哪里,于是只能按照“以量取勝”的過往經驗在紅人營銷上砸更多的錢,讓員工找更多或者更貴的紅人繼續測試。
最后,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為什么會這樣?那就得從海外消費者的購買習慣說起了。
絕大多數海外消費者都不會在第一次跟你接觸時就購買。在被紅人安利種草之后,他們可能還會查看你的社交媒體賬號、在亞馬遜商店搜索你的品牌、訪問你的品牌官網、接收品牌的電子郵件、在一次又一次接觸中了解你,然后才會考慮購買。
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用戶都有可能放棄他的購買意愿。所以,很多紅人營銷的轉化不行可能并不是因為紅人種草出了問題,而是在用戶了解你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比如,用戶被紅人種草后去訪問你的官網和落地頁,結果發現產品落地頁展示的內容跟紅人的描述相差很大,網站文案非常生硬別扭,甚至還有錯別字...用戶就會感覺很疑惑,于是離開了。
再比如,用戶被紅人種草后,發現你的品牌在IG上分享的圖片比官網的圖片好看太多,他們就會覺得你不重視官網,只在平臺銷售。雖然他們可能會被紅人在社交媒體種草,但官網給人的差距太大的話,大家就不想買了,也不信任你的品牌!
這時信任危機再次到來,最終用戶猶豫,去看其他競品…
所以說,紅人營銷只是整個用戶轉化環節中的一小部分。最終影響用戶購買決策的其實是一次次接觸過程中的品牌體驗。因此,老板們如果只從紅人營銷的角度找問題,那就永遠沒辦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那么出海品牌應該怎么辦?沒有怎么辦,必須品牌和營銷兩手抓。
分享一個有意思的數據:一個沒有品牌建設的公司如果每年投入10萬美金到紅人營銷,實際的轉化率只有1%,而一個花了2-5萬美金做品牌建設,并在全渠道應用品牌身份的公司如果每年投入10萬美金到紅人營銷,轉化率就可能達到3%-5%。
這不比花冤枉錢測試大量紅人有用嗎?
千萬不要把紅人神話,他們的扮演的角色只是擴大影響,而品牌才是轉化的關鍵。
這并不是說讓企業不要做紅人營銷,而是在投資紅人的同時,也要做好自身的品牌建設,要以客戶為中心,重視客戶旅程的各個環節,為客戶提供更舒適的品牌體驗。
當你的品牌更有吸引力了,紅人營銷的效果才會更好。
說到底,紅人營銷只是品牌眾多推廣方式的其中之一。
企業想找紅人投放種草廣告前一定要先評估自己目前的“備戰狀態”,“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投放結果,想要咨詢適合品牌發展的紅人營銷解決方案,歡迎隨時聯系我們。
(來源:公眾號Somos Digital)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