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賣家內卷的方向多數只停留在廣告費、價格戰及各類黑科技,但真實能夠立竿見影提升賣家利潤的運營環節,卻很少人看見,或者視而不見。
在2月23日,雨果跨境舉辦的2023年跨境電商全球趨勢發布會上。潛海匯創始人操龍輝表示,在其接觸的很多亞馬遜賣家,對ACOS都有著過分的癡迷,這股“情愫”的背后,是對于全盤生意成本的梳理不透,采購成本、包裝成本、倉儲成本、物流成本和供應鏈成本才是影響企業發展最大的幾個因素。
以下為分享實錄,經編輯:
(潛海匯創始人操龍輝)
供應鏈的成本才是最大成本
大家都在討論說供應鏈很重要,但是供應鏈最為重要的是:不斷開源節流和持續降本增效。
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得不斷的去開源。降本也是一樣的,整個市場的一些原材料是有價格的波動的,所以說我們還是要持續性的去降本增效,做好運營和供應鏈之間的協同,包括人效。
這都是一些大方向,但是最終怎么去落地,還是要根據企業的一些實際情況才能決定,但講回來供應鏈管理核心還是開源節流,降本增效。
很多賣家往往講ACOS,怎么降廣告費,我覺得這是一個“盲區”,不是說它是錯誤的,而是我們大多時間都把心思放到廣告費上去了。
我們可以看一看成本,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算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占多少,產品成本占多少,流通成本占多少,海外倉成本占多少,售后成本占多少?
對于傳統貿易的賣家,OEM的賣家,或者說一些北美商超平臺的賣家,供應鏈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因此,我們不要死磕廣告費,廣告費能磕一兩個點下來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再看采購成本,包裝成本,倉儲成本,物流成本,供應鏈的成本才是最大成本。
現在國內的賣家經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是喜歡在確定性里面找確定性,對不確定性的東西就不想去研究了,或者說研究不了,因為研究了覺得也沒有什么好的結果。
但我覺得,現在數字化供應鏈越來越成為主流了,所以大家還是重點關注一下供應鏈的成本,其實供應鏈成本降10個點是很簡單的。
如何運用供應鏈精細化管理能力超越競爭對手?
舉個例子,goplus的柴火架。
這樣的一款產品,能達到40%的凈利潤,為什么?
仔細去分析一下可以發現他有很多問題點。這個產品最影響體積和包裝的是什么?是桿子。
我們做了一下優化,把這兩個桿子切掉,降了接近一半的高度,沒有改動之前,40尺高柜只能裝2000多件,改了之后,可以裝4000多件。這放到前兩年海運成本特別高的時候,產品的頭程成本嚇死人,等于說有2000件是沒有頭程成本的,作為我的競爭對手,你拿什么來跟我PK,對不對?
在最終數據的體現上,頭程成本上優化了54.4%,提升了5.45%的利潤。
這也是供應鏈能力的體現,通過一個小小的優化,提升了利潤,也提升了競爭力。
所以賣家要思考下,你的供應鏈真的做到極致了嗎?真的讓對手沒有可乘之機了嗎?供應鏈的深度真的夠了嗎?
供應鏈的能力才是最難復制的
采購與供應鏈管理還只是其中的一個點,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從源頭定義產品,從采購,從供應商的開發,這里面有太多可以去摸索的東西了。
我給很多賣家做過一些分析,分析采購成本合不合理,其實總結下來的話,基本上都能降15%~20%的成本。
除了采購成本,還有通過包裝的優化,產品結構迭代帶來的凈利潤的表現,后面還有物流,海外倉。包裝成本下來了以后,你的物流成本是不是低了,倉儲成本是不是低了?如果你做FBM的話,你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是不是低了?
當整個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的鏈條成本都控制在極致的時候,你覺得你的競爭對手拿什么跟你們去打?
所以,供應鏈的能力才是最難復制的,行業里面講的最多的是一句話是什么?得供應鏈者得天下。
上面這些是賣家在做企業的時候最最經常碰到的問題,也是反饋最多的問題。我們可以看一看,每個任何一個環節你要把控不好,其實你的電商業務的運營就很難做了。
9R管理原則
如何要把這個事情做好,我自己總結了一個出口電商管理的9R原則。
從需求開始,前提是要做好市場分析,這個很重要,一些精品賣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數據分析部門,這個部門可能就2-3個人,什么事都不干,天天做數據分析,做維度分析,做用戶分析,做文化理念分析,做什么流行元素分析,然后集成到你的產品上面去。
這是我見到做的比較好的精品賣家的一些思路,他們在這一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甚至現在做的好的是什么?怎么做的?所有的數據分析不是通過線上來的,而全部是海外本土化,直接通過線下去觸達精準用戶,他能直接幫你找到這些人,然后讓他們對你的產品進行反饋。
所以說我們的需求特別重要,如果你的需求錯了,你后面全部錯了,需求才會產生什么?產品才會產生商品。
其實后面的我怎么去開發供應商,怎么管理我的成本,怎么管理我的交付,怎么管理我的品控是吧?我怎么去選我的渠道,怎么去選我的海外倉,其實我覺得這都是管理層面的問題,其實我非常建議大家去重視前面兩這兩個部分,選好賽道,選好你的產品,你才有這種無限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前期做這樣的事情做不好,其實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所以不要閉門造車,更多的應該是往海外去走一走,我看這兩年上市的這些賣家,特別是3C的這種精品賣家,他們老板不在國內的,而是在各種展會跟各種國家的人去調研,然后把這些信息收集回來,通過中國強大的供應鏈,把它變成產品。如果你不走出去,甚至有的老板連自己公司都不愿意走出去,天天趴在家里面去看所謂的什么線上的一些數據調研,看一些爬蟲工具,我覺得你不在跟1688找貨不是一樣的概念嗎?你用爬蟲別人不用爬蟲嗎?所以大家重視一下需求的定義和你產品的定義,我覺得后面都是一些承載的東西。
Anker成功的核心競爭力有哪些?
我們看一下Anker為什么能做得好,有4個點:
打造自有品牌走差異化競爭路線;
不斷提高全渠道品牌市場運營能力;
持續在研發生產等方面投入資源;
對核心供應鏈資源進行合理資本化。
Anker其實不是顛覆性創新,它是一直在摸索發展的路徑,通過一些微創新,然后慢慢做到一種顛覆性創新。
所以說我們自己在做產品定義的時候,也別想著說我就高舉高打,我要出一款產品,我就要達到頭部,我就要干到best了,這個不是特別現實。
學Anker,我覺得它有4個方向的定位其實都是供應鏈的定位。我們看一下剛剛我們講的資本化,其實我接觸了資方中,他們問的最多的就是兩個點,第一個是什么?就是你的賽道,第二個講的是什么?你們跟你供應鏈的捆綁深度。這里面沒有ACOS能控制到什么范圍,所以我們視野要拉長。
供應鏈出海才會產生品牌出海
說到底,供應鏈出海才會產生品牌出海。
再看兩條,第一,供應鏈管理體系,第二供應鏈能不能快速適應市場需求,這是我們講的快速反應的需求。
所以最后給大家一些建議,做供應鏈管理真的很難,但是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覺得自己是不足的地方,我們大家就去彌補。
其實我覺得大家都看好2023年,但我還是覺得不要想的太激進了。
在當下,首先要做的還是修好內功,未來的出海的路徑拼的還是供應鏈,最終拼的還是產品,你有了產品你才能講講品牌。
這是送給大家一句話:投資要找長長的坡和濕濕的雪,去滾雪球這個坡要夠長,雪要夠厚。我特別想講這兩個詞,第一個是夠長,第二是夠厚,供應鏈它真不是一天兩天你就能打磨出來的,而且后期只有整個供應鏈的體系有一定的競爭力,有一定的護護城河,才能保障業務的良性的一個發展。
回到最初的問題,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去復盤一下,采購與供應鏈各環節成本的合理性?產品競爭力在哪?
小貼士:如果你對優化供應鏈感興趣,可以掃碼下方二維碼與作者聯系。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
本文作者對該作品擁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益。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系本文觀察員,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