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optop
純電力驅動的電動車,和仍然需人力踏板驅動的電助力自行車,你會選擇哪個?
如果你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國人大概率會回復你:傻不傻,當然是電動車啦,便宜、省力、跑得快,不香嗎!
是的,電助力自行車E-Bike在國內就是這樣一種尷尬的現狀,甚至在知乎上有人直言,“這東西在國內要是能火,我把手機吃了!”
但是,不被國人看好的E-Bike,卻成了中國企業、世界車企以及資本追捧的對象,并被冠以“出海新風口”稱號。
一、E-Bike,出海新風口?
1、E-Bike賽道炙手可熱
E-Bike與我們常見的外賣小哥所騎的電動車并不相同,其外觀與自行車相似,但內部大有乾坤,它搭載了以力矩傳感器為核心的動力系統,實現了人力與電力的混合輸出,在歐美市場非常受歡迎。
今年以來,E-Bike賽道尤其火熱。
不久前,投資界傳出消息,騰訊入股了深圳十方運動科技,該公司主營的便是電助力自行車的品牌TENWAYS,且其投資人名單里還有高瓴、華映資本等。
行業人士還發現,新興品牌TENWAYS實際大有來頭,其背后則是老牌自行車制造商千里達集團。TENWAYS官網顯示,他們目前已推出兩款車型,售價均在萬元以上。
(圖片來源:TENWAYS官網)
除了傳統自行車制造商轉攻E-Bike賽道,勞斯萊斯、寶馬、特斯拉、保時捷等車企也來湊熱鬧。特別是保時捷,開啟了瘋狂收購模式,先是掌控了克羅地亞品牌Grey.p的主要股權,又全資收購了德國電動自行車廠商Fazua,并與荷蘭創投成立了合資公司,布局保時捷品牌E-Bike生產。“6萬買輛保時捷不是夢”,成為很多人心動的理由。
另外,一些新消費品牌也已瞄向E-Bike領域,并做得風生水起。由海龜博士創始、清北團隊負責的新興品牌Urtopia于2021年創立,產品首先試水海外眾籌平臺。今年年初,Urtopia完成了近千萬美元Pre-A輪融資。
2、市場規模
Precedence Research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E-Bike市場規模為175.6億美元,同比增長6.49%,預計至2023年達409.8億美元,預測期內年復合增長率約10%。
(圖片來源:Precedence Research)
歐洲是E-Bike的頭號市場,歐洲自行車產業協會以及行業基金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E-Bike銷量約為700萬輛。其中,歐洲市場就占據500多萬輛,而至2025年,歐洲市場有望E-Bike銷量有望躥升至120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超20%。
據歐盟統計局數據,德國是歐盟最大的E-Bike進口國,接近328000輛,荷蘭位居第二位, 約為324000 輛,法國和比利時分別以178000輛和76000位居其后。
德國市場因能源危機、疫情反復等因素,對E-Bike的需求激增。近期,Ebay Ads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前兩個季度,其德國站上電助力自行車的銷量增長了46%。
北美也是E-Bike的主要市場之一,NPD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市場的E-Bike銷量約為90萬輛,預計至2025年,這一數字將突破480萬。
二、中國E-Bike,專門收割老外
正如前文所說,中國企業正涌向E-Bike出海賽道,而一批先行者已經做出了亮眼的成績。
大魚智行是國內E-Bike出海領域的品牌,且已同時在中國和歐洲設立產線。據悉,其產品已經出口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歐美市場占據銷售量的90%銷售量,年復合增長率超 100%。其中,美國市場占比約35%。
(圖片來源:大魚智行網站)
在出海渠道方面,大魚智行既致力于海外線下代理經銷渠道,也打造了品牌獨立站,讓產品直接觸達消費者。在品牌推廣方面,大魚智行也極為擅長紅人營銷,歐洲女星、英國摩托領域大咖、越南網紅都曾為其宣傳。
1、中國E-Bike為什么能征服老外
在國內,普通消費者對E-Bike的了解并不多,也基本沒什么需求,因為相比于動輒萬元、還需腳踏的E-Bike來說,純電力驅動、兩三千塊就能入手的電動車才是真愛。
但在歐洲,純電力驅動的電動車就沒這么吃香了,因為其被歸為L1E車型。簡而言之就是,上路不能在非機動車道行駛,還需要頭盔、駕照和保險。相比之下,限速25KM/h以內的E-Bike,則被歸為自行車,可以走自行車專用道,也不需要駕駛證,對于有代步、運動需求的人來說,非常方便。因此,在國內受嫌棄的E-Bike換個土壤就有了廣闊的需求,國內企業也紛紛出海收割老外。
2、中國E-Bike出海優勢
(1) 經驗優勢
中國具有制造E-Bike的產業基礎,天津、江蘇和廣東等都是國外高端自行車代工基地,在自行車生產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了解海外消費者在出行交通方面的習慣與需求。
(2) 供應鏈優勢
中國有著相對完善的自行車和消費電子供應鏈體系,也有電機部件廠商八方股份。基于這些供應鏈與技術基礎,E-Bike賽道前景可期。
(3) 成本優勢
憑借著完善的自行車供應鏈體系、較低的勞動力成本、高效的生產能力和便捷的物流體系,中國E-Bike的價位實際要比許多海外品牌低,尤其是那些車企大牌。因此,中國E-Bike也更受海外消費者的歡迎。
(4) 海外利好環境
疫情后,以E-Bike為代表的兩輪交通工具出現了快速增長,它們兼具有短途與運動優勢,既有利于健康,又能解決公共交通停擺問題。
另外,為了減少碳排放,歐美大力鼓勵民眾購買電驅動短途交通工具,并出臺了針對性的補貼政策,如德國一些地區的補貼最高可達500歐元,瑞典則直接為每輛E-Bike提供售價25%的補貼,最高可達1000歐元。
三、E-Bike,機遇與挑戰并存
很多行業人士認為,未來幾年,E-Bike領域將迎來爆發期,然而,這個異常火熱的賽道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1、技術門檻高
雖然E-Bike很火熱,但企業想要入局并不容易,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與資源。例如,前文已經提到,力矩傳感器是E-Bike的一個核心技術,這項精密技術目前還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另外,原材料供應、海運價格浮動等因素,也是很多品牌擔心的問題。
2、本地化服務
將車子交付消費者手中并非E-Bike品牌出海的最后一步,還需提供便捷的本地化服務,如售后維修、智能化升級等,這可能涉及到線下實體環節,而出海企業可以通過與當地代理商合作來布局。
3、警惕價格戰
現在E-Bike市場遠未飽和,增長潛力巨大,新品牌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不過,隨著賽道越來越擁擠,該領域的競爭也將白熱化,出海企業極有可能陷入價格戰。中國企業要避免這種局面,就需要做出差異化,并致力于出海品牌打造,積累品牌口碑,以真正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
對此,企業可以從專注細分領域、關注海外消費者習慣、關注產品安全性與舒適性、探索智能化功能等方面入手。例如,很多女性消費者對E-Bike的外觀有更高需求,而部分消費者還需要拉載寵物、貨物的功能等。
寫在最后
在各種利好因素下,E-Bike賽道正乘著東風迅猛發展,紅利就在眼前,但能否抓住對出海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我們也期待看到中國E-Bike品牌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更多創新,期待未來能誕生屬于中國的全球E-Bike品牌。
掃碼關注Shoptop品牌出海智庫公眾號,我們將為您帶來更多精彩資訊。
(編輯:江同)
(來源:Shoptop)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