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SEO主要從三個維度出發:用戶、場景、需求,即:
-需求從哪里來,目標客戶是誰?
-用戶痛點及其場景是什么?
-問題是否需要優化及需求優先級緊迫性?
-問題解決之后在數據上的變化表現和價值。
剛好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產品經理的角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運用的產品經理思維模型有很多,包括用戶體驗要素、MECE法則——金字塔原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PMF、KANO模型、AARRR模型、OKR、61分思維、5W2H、SMART原則等等。
比如,用戶體驗要素有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是指:
-從戰略層拆解網站的用戶需求和網站目標;
-明晰目標后從范圍層去拆解網站所需的功能和內容;
-在結構層去合理安排網站的配置、交互設計和信息架構;
-然后從框架層進行網頁設計,最后是表現層,為最終產品創造感知體驗。
61分思維則是指要突破和競對在發展過程中的平行進步,只需要做到61分,高于競對1分的相對進步,就能帶來明顯的優化效果。
一、什么是SEO
SEO即搜索引擎優化的核心關注點是用戶體驗以及搜索引擎蜘蛛體驗。因此,網站SEO的核心用戶其實是兩個,一是消費者,即用戶角度,從用戶需求、關注點(尋找信息、購物體驗)和用戶行為路徑層面進行優化;
二是搜索引擎角度,其關注點則在于用戶搜索體驗(信息廣度、深度、時效性和位置)和引擎蜘蛛體驗(可抓取行和網站結構)。SEO要做的就是發現并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訴求,以帶來更好的網站體驗。
1、用戶角度
用戶在完成實際購買或復購前,會經歷“認知→決策→購買→重訪”的一個行為路徑,對應的3個場景即是“采購前→采購中→采購后”。
采購前,用戶關注信息和心智傳達,會進行信息型搜索。因此,賣家可以思考用戶搜索信息的流量渠道,如Wiki、Quora和一些榜單評測網站,進行相關的外鏈和信息型內容布局。
采購中,用戶會篩選和匹配商品/商家,進行事務型搜索。對應的賣家要去承接這一類搜索意圖詞的流量,如在獨立站的配級頁面做一些結構化數據、制作相關的YouTube短視頻以及ERP優化。
采購后,用戶如果想重訪或復購,會進行導航型搜索,基于之前的購買經驗,用戶可能會直接搜索域名或通過訂閱郵件重訪網站。
不同導向的關鍵詞要在對應的頁面渠道去針對性布局。
品牌詞不像品類詞,會經歷瓶頸期或紅海期的流量波動,因此,SEO做到最后,網站最大的流量來源占比其實是品牌的相關詞。
2、搜索引擎角度
搜索引擎主要分為4條線,即抓取、收錄、排名和點擊。
抓取步驟要考慮如何利用好網站的成千上萬條鏈接,并屏蔽掉不需要索引的鏈接。
下一步,搜索引擎對數據進行處理,URL規范、網頁內容質量、站點更新頻率和關鍵詞庫完善等因素都會影響抓取。
影響排名的因素則包括域名因素、頁面級因素(多媒體、內容質量、更新頻率、backlinks等)、站點級因素(導航結構、網站可用性、網站信任度等)、反向鏈接因素(頁面數、相關性等)和網站頁面結構(跳出率、停留時間、評論數量等)。排名越高,曝光和點擊就更高。
點擊線這條會更關注一些結構化數據、TDKU優化和SERP的第三方背書,比如搜索品牌名或者相關關鍵詞后出現的視頻。
最終影響網站轉化的要素還包括登陸頁質量、產品價格、櫥窗圖和物流等。網站轉化率也影響到網站的自然排名,因此要保證從SEO的這幾條漏斗線進行正向優化。
二、SEO工具
1、Site Audit:網站診斷型工具包括Screaming Frog、SEOquake等,可以深度分析網站結構并診斷存在的問題。
2、數據分析型:數據分析型工具包括SEMrush、Ahrefs等,用于查看網站的authority score(權威評分)、自然/付費搜索流量及其相關關鍵詞和反向鏈接等相關數據。
3、批量效率型:批量效率型工具包括avada、booster、yoast等,基于網站的site audit進行批量性優化,節省時效。
4、AI:Wordlife、copyai等都屬于AI工具,幫助網站進行內容生產。
其他插件工具還包括Whois查詢、archive.org查詢、bulitwith查詢等。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卡拉講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