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品牌工廠BrandsFactory」
作者:劉曉婷
在服裝行業,除了中國以外,最大的成衣出口國是孟加拉。
孟加拉全國擁有2000多家紡織廠和6000多家成衣加工廠,早在2012年,服裝出口就占到全國出口總額的79.61%。孟加拉服裝廠服務著全球知名的大品牌,如H&M、Zara、 Calvin Klein、Hugo Boss、Tommy Hilfiger等,并主要出口到歐美、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在2021年7月-2022年4月,孟加拉的成衣出口額達到353.62億美元。
事實上,孟加拉的服裝業已經有將近四十年的歷史。1978年,孟加拉Desh服裝公司與韓國大宇公司合作,大宇從孟加拉派出126名工人到韓國釜山培訓,隨后,孟加拉成立了第一家工廠“Desh Garments”,并陸續建立了最早的一批服裝廠。自此之后,成衣取代了黃麻產業,成為孟加拉最重要的出口創收。
縱觀孟加拉服裝業的發展史,也有中國人參與其中。
在最早期,就有個別的中國商人看到了孟加拉的機會,響應國家“走出去”的號召,到孟加拉做服裝廠。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利德成公司,這家來自中國福建的公司早在1995年就在孟加拉建廠,如今已經成為孟加拉最大的中資制衣公司,員工超過1萬人,生產線超過100條,每天向全球提供30萬件成衣。
具備全球視野的中國公司,開始進行全球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越來越多中資企業選擇到孟加拉開設服裝工廠,享受較低的勞工成本、出口關稅優惠,并避開貿易摩擦等問題,向全球運輸服裝成衣。報道稱,2019年,孟加拉已涌入15萬中國人,其中一大部分集中在服裝領域。目前,孟加拉服裝業最大的外資即是中國企業。
在中國服裝企業開到孟加拉的十多年里,也將中國先進的服裝生產設備與技術帶到了孟加拉,帶動孟加拉服裝企業學習頂尖的技術水平,逐步成長為先進且國際化視野的服裝制造商。
東連制衣是中資企業在孟加拉最大的服裝企業之一,運營著3000多名員工的服裝紡織工廠,年營收達到5300萬美金。其董事總經理王冠云先生從2011年到孟加拉創業,2015年開設第一家工廠,他的故事展現了中國企業在孟加拉最真實的經驗,并串聯起了中國服裝工廠出海的簡史。
雖然孟加拉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的成衣出口國,但中國在國際上第一的服裝生產地位依然無法取代,王冠云先生亦認為,很難有一個和中國體量相當的國家能取代中國的服裝制造業。
下面是品牌工廠與王冠云先生的對話。
品牌工廠:請您介紹一下東連制衣的業務模式,以及當初為什么到孟加拉開工廠?
王冠云:我們對孟加拉的定位是一個生產基地,國內我們有一個研發中心和一個原料采購基地以及生產基地(款式以復雜款式為主),在中國香港我們有一個金融平臺和離岸貿易公司,是這樣一個業務模式。我們最開始過來創業是2011年,一開始是以貿易為主,先是做發單,然后才逐漸開始建工廠,最開始我們開工廠也是選擇租廠房,直到2015年我們才在這邊采購土地,在自己土地上面建廠。至于為什么來孟加拉,當然從現在來復盤的話,可能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環保等各方面因素,但當時我們的初衷還是想擴大自己的行業布局。在當時,國內的生態盡管還算OK,但如果去這種欠發達國家投資的話,我們歐美、日本的客戶,他們進口服裝是可以相應享受到免關稅待遇的。所以我們當時的想法只是想去擴大布局。
品牌工廠:為什么會選擇孟加拉國,而不是其他的國家?
王冠云:除了中國以外服裝紡織行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比如說越南、柬埔寨、緬甸、孟加拉,包括東非一些國家,比如說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盧旺達,其實這些國家都是比較適合做服裝的。孟加拉的優勢在于它總人口接近2億,而且國土面積小,那么人口密度就非常高。我們服裝業至少招工是不用愁的,這是我們優先考慮孟加拉的一個主要原因。其次,孟加拉的供應鏈還算比較完善。我們當時也考察過很多國家,有些國家產業鏈并不齊全,在服裝生產過程中很多東西需要從中國進口,就造成了航運的成本。
品牌工廠:您2011年到孟加拉的時候,當時孟加拉的供應鏈大概是怎樣的情況?
王冠云:雖然孟加拉的部分原材料也靠進口,但當地面料、輔料以及相關配套材料供應鏈算是成熟。對于我們外貿企業來說,時間成本是最重要的,如果大量依賴海外進口面輔料,時間成本受不了且不夠靈活。生產力也是一個重點,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招不到工。哪怕在跟美國打貿易戰之前,國內招工人已經很困難。
品牌工廠:東連制衣主要是跟國際上大品牌合作?當時是怎么跟大品牌建立合作的?
王冠云:首先,我們在國內已經是將近30年的貿易公司了,以前我們也在幫一些品牌去進行發單,那時我們除了在國內以外還在印尼、馬來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這些國家發單,所以說我們有比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其次,我們是貿易+工廠的模式,綁定客戶的能力更強。孟加拉國的公司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經開始跟中大型品牌合作了,而且不論本地企業還是華人企業,那時候是發展最快速的階段。因為那個時候訂單是配額模式,只要能拿到配額,競爭相對少,利潤也比現在高不少。后來配額機制結束了,就取決于公司的管理運營能力了。
那個時候很多品牌在中國香港設有亞太地區公司/辦事處,或者經過洋行、商社、貿易公司在亞洲地區進行采購,其中也包括孟加拉國。再到后來是因為成本上升了,終端客戶和工廠的溝通成本不斷降低,貿易公司又要在中間賺傭金,所以很多品牌慢慢拋開了貿易公司,自己在當地設辦事處,由當地公司直接去尋找供應商。
品牌工廠:你們去到孟加拉那邊,也是幫他們做采購?還是以工廠為主?
王冠云:我們是貿易和工廠都同時進行的,因為一些中小品牌出于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等原因無法去海外設點,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幫助我們的商業伙伴。
品牌工廠:像你們公司的話,一年單量大概能達到多少?有多少利潤空間?
王冠云:現在很難用單量去量化,我們服裝訂單基本上是一個款式幾萬件到十幾萬件不等,而且每個款式都不同,很難用單量去衡量。我們年貿易額差不多5300萬美金,利潤空間也是不等的,差不多是5%~10%,平均下來的話應該6%左右,這個行業其實利潤已經非常薄了。
品牌工廠:跟其他來孟加拉的外資相比,華人的規模占到怎樣的水平?
王冠云:以前韓國人的規模和華人是有得一拼的,甚至比華人還多,但隨著中國大陸制造業的全面開花導致現在孟加拉的大陸投資商數量占多數。
品牌工廠:年營收能拿到五千萬美金,在當地是不是已經算非常大的服裝廠了?
王冠云:也不算,在本地的我們只能算中上,本地的這些大集團也是非常厲害的。本地的大集團,他們年營收可以達到幾億甚至十幾億,而且他們還有經營除了紡織服裝外的很多高利潤產業。
品牌工廠:您在孟加拉創業有怎樣的感受?
王冠云:你去任何一個國家投資,首先需要了解當地文化,尊重當地文化宗教,這是第一點,如果這都做不到的話,那就沒有必要去投資了。我坦白講,其實孟加拉老百姓還是歡迎外資的,因為我們能夠帶來就業,也能帶來比較先進的生產模式。但是我也發現了,有一些過來投資的人,他可能骨子里覺得本地人比較窮、比較落后,所以從心理上不重視他們、不尊重他們,最后導致一些雇傭關系的沖突,甚至與周邊居民產生沖突。所以我的建議一定是要尊重當地,在這基礎上,我們就要扎根于當地、融入當地。像我們建廠,我們不光提供就業,我們還會給它周邊的學校、清真寺,這些民生和教育的機構去捐贈物資,盡可能給本地人帶來好感。然后政府當然也是希望有外資進來,特別我們這種是出口型企業,能給他們創造外匯。
品牌工廠:服裝產業鏈很長,中資企業在孟加拉主要加工哪些產品?
王冠云:其實中國工廠跨行業的很多,紡織服裝行業也要細分了,現在梭織廠、針織廠、毛衣廠、面料廠、制帽廠、印繡花廠都有;還有假發廠、玩具廠、眼鏡廠、制鞋廠以及各種配套工廠……工程行業的規模也非常大,應該占目前孟加拉華人企業最大的比重。品牌工廠:您覺得在中國跟孟加拉做工廠有什么區別?王冠云:說實在話,從我們管理的角度來說,最大的差距肯定是成本上面的差距,其他像文化或宗教差異的一些東西,對于我們做企業的人來說都可以克服的。國內的成本是看得見的,而在海外很多成本是不可預見的。在國內很大一部分成本是來自于經營上面,如果經營妥當,有些成本是可以壓縮的。我打個比方,比如孟加拉人工很便宜,差不多110~130美金一個月,比國內要便宜太多了。但是除了這個以外什么都貴,買個大白菜都要50多元人民幣。像這次美國加息的一系列震動下來,到孟加拉已經差不多20%多了,這種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品牌工廠:孟加拉未來有沒有可能承載中國制造業的產業轉移?
王冠云:不可能。因為中國制造業的規模太大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去接納,只能是去分擔。就算是紡織行業也一樣,目前很難有一個跟中國體量相當的發展中國家能夠取代中國的制造業。
品牌工廠:您提到,一開始孟加拉和東南亞的服裝產業并不發達,什么時候開始感覺發達起來了?
王冠云:每個地方的階段不一樣,比如像越南,差不多在2010年左右就已經發展得比較好了,那個時候基本上中國所有的款式在越南都可以做,其他國家相對來說要晚一點。
孟加拉差不多到2012、2013年之前做的都非常基礎,只能做像T恤、Polo這種基礎的針織款。到了2013、2014年左右,他們可以做一些,像絨絨布、搖粒絨這種簡單的夾克,然后到2015-2017年,他們又可以做稍微再復雜一點的款,比如復合布的,絎棉的,包括一些簡易的馬甲等,他們都可以做了。
品牌工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進步?
王冠云:這個是幾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外資工廠帶來比較先進的管理理念;另一個方面是設備廠商帶來了先進工藝的自動化設備,讓這邊普通工種和技術工種的壁壘被打破;第三個方面是目前本地產業先驅企業大多已經是二代甚至三代了,教育水平和國際化的思路以及更高的學習能力促使現在孟加拉服裝業的自動化程度進步比較快。
品牌工廠:現在孟加拉的服裝生產水平怎么樣?中國人怎么對孟加拉服裝業產生影響的?
王冠云:其實現在在服裝行業,孟加拉的技術水平跟中國相差并不大了。
首先,我們要正視一點,就是當地的大集團,它的實力和眼界是國際化的——并不是說本地公司就全部是本地人,很多大集團里面的廠長是中國人,然后下面可能哪個主管是越南人、菲律賓人……包括我們中國企業也是這樣,我們也會穿插其他國家的人員來利于管理。
第二個自動化,其實自動化就是一個窗戶紙,它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只屬于這個行業。比如現在業界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一種機器叫做模板機,基本上這種機型的龍頭企業大多都是中國品牌。對于這些中國機械品牌來說,孟加拉又是他們一個非常大的海外市場,所以變相地帶動了孟加拉服裝業的發展。還有像我們這些中國企業一開始過來的時候,就已經把這些技術帶過來了。
那么我們工廠的管理人員也會面臨著辭職跳槽的情況,自然而然也會把先進的經驗帶去其他工廠。所以這個東西就是一個窗戶紙,它一旦是已經形成一個規模了,那么你中國人獨占的技術就不是一個秘密了,所有人都可以用。
所以最近這五六年,孟加拉服裝業自動化程度就上了幾個檔次。
品牌工廠:隨著這幾年技術進步,孟加拉服務的服裝品牌有沒有變化?
王冠云:像孟加拉這邊做得最多的其實是快消,像優衣庫、 H&M、 Gap,這些都已經做了幾十年了,沒有太大變化。比較大的一個變化,就是現在做Nike、Adidas、Puma等一線主流運動品牌的工廠數量增加了,說明現在工廠專業化程度更高。
品牌工廠:最后一個問題,王總您在孟加拉待了十幾年,您覺得這十幾年來,孟加拉服裝業經歷一個什么樣的變化?
王冠云:我的感觸就是,孟加拉的服裝行業從一開始單純靠低成本人工的粗放管理方法,到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非常國際化、非常有遠見的管理模式,包括精益化管理、自動化管理也在不斷增強。
現在我們中國企業的優勢在不斷的縮小,但是從整個行業來說,這也是一個進步,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在任何一個國家投資,我們必須要適應潮流,必須要勇于創新,必須要讓自己的管理和技術達到這個行業的前列,你才能夠生存下去。
然后從整個大環境來說的話,作為中國人在海外確實也是挺不容易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學會怎么去低調,學會怎么去做實事,學會合法合規地去做生意,這樣才能夠給當地人帶來好感,給我們中國人在海外的營商環境帶來比較好的凈化。
(頭圖來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