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對于西方國家消費者來說,社媒電商的吸引力如何?該商業模式是否能夠重現其在亞洲市場的風光?
這是一個無法被忽視的問題。于TikTok而言,也不得不對此絞盡腦汁。
抖音作為字節跳動旗下的熱門應用,已能通過流媒體商務獲得巨量營收,直播帶貨模式更是帶火了一眾網紅博主,打開了創作者經濟新格局。但反觀其海外版應用TikTok,該平臺暫還無法通過串流廣告(in-stream ads)直接實現內容變現。
為了推進電商業務建設進程,TikTok近期開設了“訂單中心”入口,詳情可【點擊此處】了解。
但到目前為止,美國和歐洲的用戶還沒有表現出在社交應用上的購物興趣。
案例如下:
Instagram的原生會員計劃于去年6月推出, 讓符合條件的創作者 獲取可在應用程序中購買的新產品,再通過專用的購物標簽向粉絲展示,并在下單成功后賺取傭金。
對于創作者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很可觀的補充性收入來源。但與所有的流媒體購物選項無異,該計劃并沒有像Meta所希望的那樣真正流行起來。
據Digiday 報道,部分創作者行業的高管總結的原因主要有:一則該計劃需要創作者先經過層層設置,步驟繁瑣;二則入選計劃的產品范圍有限,創作者的選擇較少,也無法在帖子中掛上相應標簽。
無獨有偶,TikTok最初進軍直播電商也在歐洲市場遇冷,因此被迫推遲擴張計劃。這無疑悶頭一棍。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TikTok創作者對平臺激勵機制產生了質疑,這也可能成為對TikTok當前主導地位的威脅。有創作者指出 ,TikTok并不能真正幫助創作者建立目標受眾群體,因為平臺的重點放在了推送最新、最潮的短視頻內容,而非引導用戶關注特定的創作者帳戶并由此產生直接收益。
流媒體商務本是能讓平臺TOP級創作者直接獲得收益的商業模式。但如果用戶對其本身并不感興趣,并且海外的創作者也沒能像許多中國創作者那樣主動擁抱它,那便可能成為平臺式微的開端——因為大部分創作者將選擇其他更合適的平臺建立受眾聯系。
盡管目前TikTok的業務仍在增長,但如果其未來不再重點建設最新潮的內容推送機制了呢?拐點即將到來,TikTok如果不能為創作者們提供另一種收入途徑,使用量或將開始趨于平穩,并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下降。
也許人們如今還太沉迷于短視頻了,關于TikTok的悲觀設想暫時還不會發生。但是,如果今后Instagram或YouTube這類平臺就此發起短視頻信息流“攻勢”呢?
一切業務發展的衰退絕不會是頓時發生的。短視頻應用Vine便是前車之鑒。如果TikTok未能照顧到其頭部創作者,他們將開始尋找其他地方。
(編譯/ 雨果跨境 劉志偉)
(來源:叫我趨勢菌)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