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Wayfair自從去年10月份開始亞太組審核,增加了檢測報告的要求,到現在很多已經上線的產品也增加了這項要求,很多賣家還是不知道這個檢測到底是什么,具體的要求如何,應該怎么做。最近和檢測機構交流,聽說有賣家拿著不合格的檢測報告p成合格的發給平臺,被平臺上海辦公室的審核人員發現了,發郵件來問檢測機構。這樣不僅肯定封賬號,公司和法人被平臺拉黑,而且對整個國內賣家的生態也有負面影響,現在平臺入駐審核變嚴,跟小部分賣家的騷操作也不無關系。大家還是不要僥幸心理,好好做產品,做供應鏈,踏實做長遠生意。
我們下面來說一下賣家最常見的問題
首先這個檢測報告,很多人會和各種類型的認證混淆,實際上這兩種概念還是有差異的。我們常見的CE認證,UL認證,雖然不同認證體系的規則不一樣,但是基本上是在一個時間段內對你的原材料、產線、制造能力、質檢標準的合規性的一個認證,獲得了這個認證以后,你的產品相當于就的到了這家認證機構的背書 ,它的作用是更廣泛的。而檢測報告,只對你送去檢測的這一個產品負責。比如我們自己對自己小孩喝的奶粉不放心,我自己花錢拿這一罐奶粉去檢測機構送檢,測出來了形成一張報告,只說明這罐奶粉的情況,不說明這個奶粉廠家所有的產品都是這個情況。
另外就是測什么項目。還是拿奶粉舉例,機構會問你到底要測什么,你說我要測蛋白質含量,還有三聚氰胺是不是超標,那么最后你得到的報告就會是這兩項內容。其他的項目比如含糖量,你沒有測,就不會體現在報告上。那么一樣的,平臺給你的檢測要求,是根據你之前提交給平臺的產品和類目定的,每個類目要測的不一樣,比如家具類可以測甲醛含量,比如床品可以測易燃性。
拿廚房用品舉例,下面這個表就是廚房用品類目可以測的項目,這些編號,對應檢測不同的材料或者特性功能,這些編號多半是一些法案的名字。我們不是搞檢測的多半看不懂,你只需要把這個拿給檢測機構看就可以了,任何美國CPSC(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認可的檢測機構都可以。CPSC是美國的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有點相當于我們國家的質檢總局,給美國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用品發起制定各種標準規范,雖然是個獨立機構,但實際作用和權力也跟一個聯邦機構有點類似,不是什么隨便的單位。所以平臺這么要求,是保護平臺自己,也是保護賣家。
(圖片來源:wayfair郵件截圖,檢測標準表格截圖)
(來源:跨境電商老馮)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