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未來4年,全球紡織品和服裝(T&C)市場將發生重大變化,世界第二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孟加拉國將在2026年從目前的最不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ing country)升格為發展中國家。
國際發展和貿易伙伴(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rade Partners)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支持,使得包括孟加拉國在內的若干最不發達國家得到政策上的利好。世貿組織、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國際貿易中心(ITC)、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于2022年2月1日發表的一份聯合報告顯示,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簡稱老撾)、緬甸和尼泊爾將從最不發達國家這一評級“畢業”。
(圖源:Report Titled "Textiles And Clothing In Asian Graduating LDCS:Challenges And Options, 2022)
亞洲最不發達國家服裝產業概況
報告認為,對于上述國家而言,紡織品和服裝屬于支柱型產業,取消原評級后這些國家將受到極大沖擊,需要加以管理以確保其平穩過渡。其中,孟加拉國、老撾、尼泊爾預計于2026年“脫貧”。柬埔寨在2021年的審查中首次獲得資格,最終能否晉升發展中國家將取決于2024年的審查結果。
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給予的單邊貿易優惠,包括免關稅和免配額的市場準入和更自由的原產地規則等是針對最不發達國家國際支持(International Support Measures,ISMs)。T&C產品在許多國家都被征以較高的關稅,而最不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服裝享有一定關稅減免的幅度。盡管最不發達國家普遍制造力窘迫,資本依舊趨之若鶩。
2019年,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緬甸和尼泊爾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額突破了636億美元。其中超2/3的出口額僅來自孟加拉國,2010-2020年間的大部分時間里,孟加拉國穩坐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僅次于中國)。這批即將“脫貧”的最不發達國家約占世界紡織品及服裝出口的約8%,占全球服裝(服飾)出口的約14.5%。
雖然最不發達國家在世界貿易中處于邊緣地位,出口總產品量僅據了全球出口產品份額的1.1%左右,但在服裝量出口量上占全球服裝出口的比例卻從2010年的6.9%增加到2020年的15.2%。超過90%的最不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來自亞洲,僅孟加拉國就占據了所有此類出口的60%以上,其次是柬埔寨(20%)和緬甸(9%)。2019年,孟加拉國出貨量占世界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5.8%,比2010年的3.1%有所增加。柬埔寨和緬甸分別占到世界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1.8%和0.9%,老撾和尼泊爾占比較小。另據了解,在2018-2020年期間,上述5個最不發達國家對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依賴程度各不相同,孟加拉國為90%、柬埔寨為53%、尼泊爾為34%、緬甸為31%,而老撾僅為5%。
2017年,服裝行業從業者為85萬人,占工業部門從業人員的86%。大約有60%的服裝廠承接的是外國訂單,其中不乏“山寨工廠”。柬埔寨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相當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柬埔寨主要分管服裝的裁剪、制衣和修剪(CMT),主要出口的服裝類型包括球衣、T恤、女式套裝、男式套裝等。對柬埔寨來說,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歐盟,占到該國1/3以上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其次是美國(21.9%)、日本(8.5%)、加拿大(7.4%)和英國(6.9%)。服裝材料主要從中國(2019年占到57.8%)和越南(2019年占到16.8%)進口,針織品、鉤編織物、合成纖維的編織品是該國最主要的進口產品。
緬甸在過去十年里,其服裝出口年均增長達到驚人的40%。2013年歐盟恢復貿易優惠政策、2012年美國放松進口禁令,大大刺激緬甸出口,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占該國制造業出口總額的比例迅速增加,從2011年的27%躍升至69%。據估計,緬甸在2019年約有110萬服裝從業者,其中87%是婦女,近一半的服裝公司是外資企業。緬甸專門從事CMT活動,產品集中度高,嚴重依賴進口原材料,主要來自中國。除基本款,緬甸還在夾克和大衣等需要相當復雜工藝制作的外衣產品中形成自己的優勢。歐盟占緬甸紡織品及服裝出口總份額的52.8%,其次是日本(17%)、英國(5.7%)和美國(5%)。
孟加拉國服裝業將面臨重創
孟加拉國紡織品及服裝出口收入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1%以上,并為500多萬工人提供直接就業,其中60%以上是婦女。該國的大部分出口產品是以棉花為原材料的T恤、長褲、毛衣、襯衫和夾克,瞄準的大多是中低端市場。孟加拉國的競爭力主要是低勞動力成本,其2/3以上的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到歐盟(52.7%)和美國(14.2%)。該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勞動密集型服裝的出口。對服裝的這種嚴重依賴是限制孟加拉國增長前景的一個重要原因。
2003年,孟加拉國出口加拿大、美國兩地的服裝份額相當,約為2.4%。在接下來近20年里,孟加拉國出口加拿大的紡織品及服裝份額上升到約9.3%,而美國僅為5.1%,主要是因為這類產品大多被排除在普惠制計劃之外。同樣,由于貿易政策上的利好,孟加拉國出口歐盟的市場份額在同一時期從略高于4%上升到14%。在澳大利亞和日本,同樣受惠于免稅準入,從幾乎0出口分別突破10%、4%。
普惠制計劃給予的關稅優惠,明顯低于最不發達國家特定計劃給予的關稅優惠(后者大多能獲得免稅市場準入的特惠)。由于上述最不發達國家都沒有與加拿大簽訂貿易協定,這意味著一旦這一評級被取消,所有出口都將受到一般普惠制或最惠國待遇的限制。加拿大對服裝產品的關稅較高,在14%至16.5%之間。
就歐盟而言,最不發達國家可在評級被取消之后申請歐盟的可持續發展和善治特別激勵項目——普惠制+(GSP+),在滿足某些條件的情況下,紡織品及服裝產品可獲得免稅準入市場的資格。反之,服裝出口通過標準普惠制計劃將被征收8%至9.3%的關稅,甚至被征收更高的最惠國稅率。根據擬議的歐盟2024-34號決議,孟加拉國將最先受到歐盟保障措施的限制,而被取消普惠制+優惠。
孟加拉國出口日本的紡織品及服裝或將無法繼續享受關稅優惠,其不是東盟的成員,因此不能從東盟-日本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CEPA)中受益。在這種情況下,孟加拉國的服裝出口將面臨8.5%至9%的關稅。在脫離最不發達國家行列后,孟加拉國也將無緣從印度和中國針對最不發達國家發起的項目中獲益,這些計劃目前涵蓋了97%以上的關稅項目,包括紡織品和服裝。雖然孟加拉國和印度都是南亞自由貿易區(SAFTA)的成員,但大多數服裝項目不包括在印度為非最不發達國家SAFTA成員制定的關稅自由計劃當中。
已然是頂級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國的越南自2020年8月起與歐盟簽訂了自貿協定,其出口到歐盟的服裝關稅從目前的平均9%逐漸下降到零左右,對全球主要服裝品牌和零售商對四個主要供應國的平均評級(以5分為單位)的調查顯示,相對于越南和中國,孟加拉國在許多重要領域都沒有競爭力。除價格外,中國和越南在質量、垂直整合、創新、效率和關稅優勢等的維度的評價都要高得多。在合規性和可持續性的標準上,孟加拉國處于末尾。
許多孟加拉國出口商目前投資主要集中在產品升級和自動化,目的是提高生產力、增強競爭力。他們正在采用節能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實施基于軟件的生產跟蹤和行政管理活動的數字化轉型。據了解,孟加拉國正在與中國商討自由貿易協定(FTA)。
印度服裝業迎來新機會
東南亞主要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國的“脫貧”將為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帶來發展紡織業的機會,印度聯邦紡織部長聲稱,西孟加拉邦將成為一個主要的紡織中心;該邦的財政部長也表示,目前紡織品出口約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7%,希望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上升到10%。加爾各答的Metiabruz的成衣行業的市值為15,000億盧比,在未來幾年有可能增長到25,000億盧比,今后將把面向歐洲、東南亞和美國針織品的出口,提上日程。
印度國內的服裝和紡織業對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5%,按價值計算占行業產出的7%,占該國出口收入的12%。印度是世界上第六大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國。預計到2025-2026年,紡織和服裝業將從2020-2021年的1034億美元達到1900億美元。棉花產業支持起580萬農民生計,提供了超4000-5000萬相關部門的工作崗位。政府登記在冊的紡織工人和專家共計1,77825名。印度紡織業的發達程度處于高位,特點是使用資本密集型技術來大規模生產紡織產品,包括紡紗、織布和服裝的生產制造。該行業高度多樣化,覆蓋傳統的手織機產品、手工藝品、羊毛和絲綢產品等等,從纖維、紗線、織物到服裝,印度的紡織品和服裝在整個價值鏈上都極具競爭力。
(來源:叫我趨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