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2021年4月的亞馬遜封號潮事件令一些中國賣家對這個以販賣二手書起家的電商平臺大失所望,但站在生意人的角度,亞馬遜無疑已經做到了天花板,接受著千萬創業者的頂禮膜拜。亞馬遜的出現,為零售業注入創新因子,開辟了屬于自有模式下的新格局,塔吉特、沃爾瑪和梅西百貨等在日后轉型的路上都有過亞馬遜模式的借鑒。
亞馬遜傷了部分中國賣家的心,但放眼全球,亞馬遜對于賣家的吸引力依舊是有增無減。2022年3月13日至16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亞馬遜賣家Prosper展會,場場爆滿,這也是該展開辦7年來,參會人次最多的一年。從事第三方賣家收購業務的聚合商們也出現在展會上。“收購+重組”這一模式的興起,無疑是對亞馬遜“印鈔”能力的又一佐證。2021年的第三方賣家收購業務短時間內飆至50億美元,2022年的展會期間,已升至140億美元。
1、做亞馬遜的“跟屁蟲”
亞馬遜早在20多年前就意識到,單憑亞馬遜本身無法開拓足夠量級的同類型產品數目,也無法將品類細化到讓消費者在不跳轉其他平臺的情況下“挑挑揀揀”,吸納第三方賣家入駐平臺的時代就此開啟。這種模式造就了平臺與賣家雙方共贏的局面,在此后也多為其他平臺效仿。
Fareeha Ali,Prosper的市場情報主管表示,平臺想要擴大規模,必須尋求額外的經濟來源,吸引消費者到平臺購物是一方面,發展到后階段,創收的大頭就變成了廣告。這一點,在亞馬遜身上也得到了印證。2021年亞馬遜在其Q4財報中首次公布了其廣告業務的收入,約為310億美元。
(2021年4月美國國內幾大電商平臺的月訪問量。來源:Statista)
沃爾瑪似乎是把亞馬遜耗費幾十年摸索出的生財之道運用到現實中最好的一個,2021年沃爾瑪對外發布數據稱,廣告收入已經突破20億美元。蘋果iOS系統更新后,有關用戶數據隱私條款的變動使得社媒渠道的廣告收入大受打擊。這對于電商平臺來說,可以看成是一種利好。沃爾瑪等后來者們正在緊跟亞馬遜的步伐,爭取將品牌分配到社媒渠道上的廣告資金都回籠至電商平臺。
除了第三方賣家平臺和聚合商,“headless commerce”(無頭電商,意味電商去中心化、去平臺化)也是亞馬遜的另一“杰作”。Shopify的誕生,也正是以這一概念為主要核心。前亞馬遜員工Faisal Masud在接受采訪時表示,Shopify不過是踩著亞馬遜走過的腳印將這一模式發展至如今的規模,在出人頭地以前,亞馬遜也就是Shopify。
他在接受Retail TouchPoints采訪時回答道,亞馬遜的基建工程是訂單服務、商品服務,OMS(訂單管理系統)、PIM(產品信息管理)這些功能都是后來加上去的。亞馬遜在Shopify之前就已經搭建完成自建站的模型,只不過從未向外兜售這一點。
不過,Prosper的專家向外透露,這種情況將很快迎來扭轉。前亞馬遜員工、亞馬遜賣家、Jagerita控股公司創始人James Kelly在Prosper會議上發聲,亞馬遜過去幾個月時間一直在收購賣家服務公司,2022年秋天或至少在未來12個月內可能會孵化出一個Shopify的競品。最有可能是由亞馬遜云服務(AWS)領頭開發。據悉,Just Walk Out已對AWS開發的某項功能進行商業付費。
2. 堅持品牌化
(圖源:網絡截圖)
可以明顯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除在官網上架自有產品,還與平臺有了更密切的合作。亞馬遜上的家居裝飾大賣mDesign的首席執行官Stacey Renfro回憶道,“早期我曾就職于多個百貨商店,亞馬遜是我們的死對頭。我當時的態度是,品牌在亞馬遜只有死路一條。但當我離職創業,成為亞馬遜賣家并創立了mDesign,70%-75%的線上訂單都與平臺掛鉤。從當初的敵對到現在的合作,心態上的轉變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市場的風向已經往品牌化這邊倒,我們不過是風口上起飛的豬罷了。”
銷售渠道的增加一方面為品牌增加了曝光,也為品牌帶去了另一難題,就是如何在線上銷售這個生態里保持線上服務、消費體驗的一致性。為美妝品牌Sol de Janeiro出謀劃策的亞馬遜平臺高級顧問Caitlin Brydon表示,品牌不學習怎么融入亞馬遜,那也就失去了入駐的意義。平臺上的角角落落都可能是串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聯系的節點,也是展示品牌標準化服務、消費體驗的入口。這也使得品牌對于入駐亞馬遜不再那么得抵觸,亞馬遜是一種多樣化戰略走的一步,是短時間內拔高受眾群體的行之有效的渠道。拿mDesign為例,最初只是活躍在亞馬遜,發展至今市值已經逼近3億美元,但大部分業務仍集中在亞馬遜。不少品牌在亞馬遜的“栽培”之下,逐漸做強做大。
3. “顧客即上帝”
“顧客即上帝”是亞馬遜的核心經營理念,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得打磨,亞馬遜提供的售前售后服務已成為行業標桿。電商的興起,為消費者帶去更便捷、更時尚的購物體驗。品牌不再因為地域上的局限性而在原地苦苦掙扎,消費者也不再受店鋪營業時間的限制,能夠隨時隨地下單、支付。線上渠道也提供了比以往更細致精準的客戶反饋。Koffee Kult的發言人就曾表示,公司在注意到消費者抱怨開口設計有暗病,一打開咖啡就會灑得到處都是之后,改變了包裝設計。無論是賣家還是平臺,下一步重點關注的,應該是消費者的反饋。
(來源:AMZ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