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數據保護委員會對歐盟立法者提出呼吁:對需要跟蹤、分析用戶行為的定向廣告(落地)實施更嚴格的管理制度;甚至應該考慮“逐步禁止定向廣告的存在”——尤其是對兒童進行行為分析的定向廣告,更是應該“全面禁止”。
*歐盟數據保護委員會(EDPB,下同)雖沒有實際立法權,卻是給立法機構提供采取何種措施以保護公民數據安全等建議的專業組織。
與此同時,因需要考慮對數字服務法案(DSA)進行修正,隸屬于歐洲議會的內部市場和消費者保護委員會(IMCO)在本月20日舉行了聽證會,會議同樣就定向廣告進行了討論。此前,鑒于廣告欺詐等是市場行為的存在,部分議員致力于在DSA中加入禁止定向廣告的相關條例。但在此次會議上發言的議員表示,現階段,議會暫時不會對定向廣告一刀切。
在本次會議上,零售業相關人士 Ilya Bruggeman為大型廣告平臺追蹤及用戶行為分析站臺。他表示,(只有)中小企業才依賴于那些“侵犯隱私”的廣告。另外,前廣告技術行業人士Johnny Ryan(現供職于ICCL)在會議上對實時競價廣告(RTB)如何濫用個人數據提出了大量GDPR(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投訴,稱RTB廣告是“歷史上最大的安全漏洞”。但他也澄清,出問題的并非定向廣告,而是“基于用戶跟蹤”的廣告。他表示,廣告可以定向,但不能跟蹤用戶行為。
如前文所提,議會正在考慮禁止對未成年人進行跟蹤分析的定位廣告,但若平臺及廣告提供商不能在互聯網服務中執行真實有效且約束力強的年齡驗證機制,這一所謂禁令又該如何落地?因此,如果要遵守/減少風險(即被指控針對未成年人的廣告)的方法之一便是所謂的“一刀切”,即,禁止對全年齡段用戶進行廣告跟蹤及定位。基于此,有業內人士猜測,后續,像Facebook這樣的廣告技術平臺也許會開始要求用戶上傳份證,以使用Facebook的“免費服務”。
鑒于議會的種種猶豫,EDBP決定出手干預。在一份聲明中,委員會表示,“我們(對追蹤廣告)的擔憂主要有三點。一是擔心缺乏對個人基本權利及自由的保護;二是監督無法徹底落實;三是不一致的風險......若(法律)沒有進一步的修正,這將對個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產生負面影響,并導致重大的法律不確定性,甚至將破壞現有和未來的法律框架”。
EDPB對公民基本權利的關注還包括如何對人工智能高風險應用進行監管的建議。EDPB表示,人工智能條例草案,在防止開發針對個人進行分類的AI系統方面走得還不夠遠——例如,有些AI應用,“夾帶私貨”,通過使用其生物識別技術(如面部識別),以行種族、性別、政治或性取向,或其他具有歧視性行為之實。
因此,EDPB認為,歐盟應禁止此類系統,并呼吁共同立法者將此類禁令納入人工智能條例。EDPB表示,利用AI來推斷自然人的情緒是非常不可取的,除用于健康或研究目的外(也需要有適當的保障措施、條件和限制),應嚴令禁止。除此之外,繼6月與EDPS發表聯合聲明后,EDPB此次再次重申了其先前關于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人工智能進行遠程生物識別監控的呼吁。
此份聲明中還寫道,“鑒于對個人基本權利和自由產生的重大不利影響,EDPB重申,人工智能條例應包括禁止在任何情況下使用人工智能自動識別公共場所的人類如人臉、步態、指紋、DNA、聲音和其他生物識別或行為信號的行為。”
目前,擬議的人工智能條例允許在某些情況下(為執法目的)在公共場所使用實時遠程生物識別系統。但“其中暗含的風險同樣很大。”
委員會認為,通過明確提及現有的數據保護立法(如GDPR和ePrivacy指令),法律的確定性也將得到改善。但新法規出臺,又有可能造成相關人士對舊條款的理解偏差,或許會再次導致法律法規存在新的不穩定因素。這對委員會宣揚的“歐洲價值觀”有著潛在的破壞性后果。
(來源:歐洲電商參謀長)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