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由于臺風、疫情、碼頭勞動力不足等因素影響,中美主要集裝箱港口擁堵愈發嚴重,在港外等待停泊的集裝箱船數量不斷刷新紀錄。
來自船舶咨詢公司(vessel Value)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港口總共有427艘集裝箱船在排隊,供應鏈危機自9月初以來已經惡化了14%。該公司表示,越來越多的船只正駛往港口,因此沒有改善的跡象。
先前大家都以為以為美國洛杉磯長灘地區是全球第一堵。
現在,最新數據顯示,在寧波、上海等待靠泊集裝箱船只是美西港口的2倍之多,達到154艘!已經遠超73艘待泊集裝箱船的洛杉磯、長灘地區,成為全球航運業新的“堵王”……
最近幾周,停泊在上海和寧波附近的集裝箱船數量激增。其中寧波、舟山外等待靠泊船只達到74艘,相當于306,538 teu,僅一周時間就增長了48%。目前,中國有242艘集裝箱船在等待泊位。
無論是由于巨大的出口量,臺風 "燦都 "、亦或是疫情因素影響,中國港口的擁堵加劇都將成為跨太平洋貿易的另一張未知牌。
中國港口的擁堵減緩了出口量,對美國進口商而言并非利好,但可以暫時緩解洛杉磯和長灘港口的壓力。
今年6月,在中國鹽田港因爆發疫情出現業務量嚴重縮減后,加州圣佩德羅灣停泊的船只暫時性的有所減少,而在這一暫時的擁堵緩解之后,很快就出現了大量延誤的貨物。
太平洋兩岸擁堵的一個主要驅動因素是陸上運力(碼頭、卡車、鐵路、倉儲)有限,但海上船舶運力卻高度靈活。
雖然全球船舶數量有限,但運營商可以將船舶轉移到最賺錢的地方。跨太平洋航線成為現下最火熱的“香餑餑”,包括保險費在內的即期運價可以達到20,000美元/FEU。
隨著船舶運營商在跨太平洋地區堆積更多的運力,擁堵加劇,延誤增加,托運人支付保費的動機得到支持,運價處于歷史高位。
根據eeSea的數據,遠東-西海岸航線的數量已經從1月份的48條猛增到本月的67條。相比之下,去年這條航線的服務數量保持相當穩定,為42-46條。
此外,其他航線的集裝箱船也被抽調來充當 "臨時工"(執行一次性航行的船舶)。在某些情況下,多艘"臨時工"船舶也會進行多次往返運輸。
跨太平洋交通擁堵加劇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僅船只越來越多,而且船只也越來越小,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船只來運送相同的貨運量。
根據eeSea的數據,1月份服務于亞洲-西海岸航線的船舶的平均運力為8601個標準箱,目前為7125個標準箱,下降了17%。
American Shipper最近分析了目前停泊在南加州或漂離南加州的船舶平均運力,對比2月1日第一季度停泊高峰期,發現了類似的下降:船只平均運力從8060 teu降至6184 teu,降幅為24%。
一些運營商通過在二手市場購買船舶或在租船市場租賃船舶,增加了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2021年可供購買或租賃的大部分船只都是較小尺寸的船只。而更小的平均船只尺寸,肯定會進一步減慢速度。
船舶運營商可以在跨太平洋地區投入盡可能多的船舶,以追逐創紀錄的即期運價,從而使其他航線出現短缺,但最終這種不平衡應該會自我糾正。
第一季度,當洛杉磯/長灘附近的錨地被填滿時,承運人無法及時將足夠的船舶運回亞洲裝載貨物,因此他們不得不 "空白"航行(取消大量航次),從而減少了第二季度的擁堵。
鑒于中國和南加州附近的極端錨地情況,第四季度似乎有可能再次出現空白航行的情況,這對美國進口商來而言前景堪憂。
即使像eeSea這樣跟蹤空白航行的公司也不能斷言第四季度將如何發展。
在2020年上半年,當承運人因疫情引起的需求下降而空駛時,他們提前數月宣布取消航次,為市場提供了一個重要信號。今年,通知的時間要少得多,因為空白航行是由擁堵造成的,而不是遠期需求下降。
(來源:公眾號 外航運)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