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許多外企紛紛把勞動密集型制造工廠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一方面是為了降低高額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規避當初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貿易戰期間設置的關稅壁壘。越南、柬埔寨、印尼、緬甸和馬來西亞等國家,便是這些外企“外遷”開設新工廠的熱門選址。
但自疫情爆發以來,這些外遷的工廠日子并不好過,疫情的反復以及東南亞各地政府對開工生產的限制措施,致使其生產力受到嚴重影響。以越南為例,盡管剛剛經過三個月的封鎖后,越南政府已開始逐步放松限制,但封鎖措施留下的后遺癥以及未來不確定的疫情干擾,使得越來越多的工廠得不得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
反觀中國國內,疫情被有效控制,企業、工廠正有序開展生產。所以,大量的外遷工廠,正考慮將再工廠搬回中國。
根據FactSet 9月14日的一份管理會議記錄,Designer Brands的CEO Roger Rawlins說道,“某位CEO曾經告訴我,他花費六年時間建造的供應鏈體系僅在6天內就‘支離破碎’了。之前各大老板都在費盡腦汁想要遷廠離開中國,而現在中國卻成為可以拯救他們生產的地方,世事難料?!?/p>
今年6月,高度傳染性的德爾塔變異病株在越南爆發,彼時的越南國內僅有4%的人接種了疫苗,全國病例激增。為此越南政府不得不宣布關閉工廠,規定只有在特殊嚴格的條件下才可重新開放,且工人必須住在與工作地點相近的隔離宿舍里。
這些限制措施大幅降低了越南制造業產出,并開始侵蝕全球品牌的利潤。阿迪達斯曾表示,越南工廠的生產延遲將使其公司在2021年損失6億美元的銷售額。家具公司Hooker Furniture的高管估計,由于封鎖,他們的Home Meridian International品牌單季度的銷售額將下降30%……
基于此,一些企業期望盡快遷出越南以維持供應鏈產能。防護服制造公司Lakeland Industries的CEO Charles Roberson在9月9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已經聘請了新的高管,準備在幾周內將產能從越南轉移到中國。
實際上,對于這些外企而言,將東南亞的工廠遷回中國國內,并不容易。
所以,仍有相當一部分大企業并沒有立即著手遷廠回中國的事宜,原因有二。
首先,在疫情期間,公司必須克服巨大的物流障礙,才能將制造業從中國轉移到越南,還要尋找工人,重新安置設備,制定新貨運策略,在中國重建供應鏈是昂貴且耗時的大工程。
其二,則是關稅成本。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征收關稅,要將這筆成本考慮在內,并維持利潤營收,需要一番計算權衡。
所以,也有很多公司采取了更為謹慎的方式——如繼續加大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工廠布局,以期在提高產能的同時,分攤疫情下東南亞各國將會面臨的不確定風險。
不過,對更多企業來說,能夠趕在年終購物旺季前將工廠重遷回中國,提高產能或是更有利的選擇。
掃描下圖二維碼,關注小程序【谷哥運營寶典】,最新前沿資訊,精選運營技巧,頭部大賣動態,你最感興趣的話題,每日推送訂閱更新。
(來源:谷哥運營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