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外貿形勢并不樂觀:外部需求不足、生產成本高企、貿易摩擦頻發……中國外貿前景一片“迷茫”。然而,國內經濟結構正在調整,下半年更多的微刺激政策或將推出,可以形成一些利好。中國外貿能否完成全年增長7.5%的目標?
8月4日,商務部發文稱將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努力完成全年外貿增長目標任務。
“全年外貿增長目標任務”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全年外貿7.5%的增長目標。此前,商務部發言人稱全年7.5%的外貿增長目標經過努力可以實現。可是另外有其他業內人士對此發出了質疑,認為完成這一目標對于中國外貿仍具挑戰性。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張驥曾測算,要完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外貿7.5%的增長目標,今年后6個月,月均增速需達到13.3%。
外貿出口被稱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下半年已然走過一段時間,7.5%的目標是否遙不可及?
外部困擾不可避免
外部需求不足、生產成本高企、貿易摩擦頻發……中國外貿遇上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2.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0.9%;以美元計算,全國進出口總值2.0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2%。
實際上,我國外部經濟環境近月來并不理想。
“國際市場在萎縮,美國的失業率統計數據基本上有5個口徑,往往用最有利的口徑來宣布失業率。日本長期找不到工作就自動放棄就業,不計入統計。”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涌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國際市場的所謂復蘇并不扎實。
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各大經濟體都遭遇了經濟劫難,整個世界范圍內的外貿都一直處于收縮期,而在江涌看來這種收縮會持續。
他說,中國的外貿量上絕對性增加,但是增長速度在下降是趨勢性的。主要是因為世界經濟在不斷下滑,而且我國的對外貿易摩擦越來越大。
“未來中國以外貿,甚至靠沿海經濟拉動經濟增長會出現一個拐點,這個拐點就是外貿拉動比投資拉動的力度會變小,而且這個拐點肯定會出現。”江涌對記者表示。
“目前中國以及走向依靠內需與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外貿這塊并沒有太高的預期。外匯早已飽和,而且現在已經成了負擔。外部給中國的外貿會有影響,不過,影響相對小,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外貿的拉動作用已經不如以前。”乾坤大略網總編輯曹久強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如此表示。
內部調結構是關鍵
不少業內人士對中國能否保持外貿競爭力表示擔憂,而從商務部的調研情況判斷,中國外貿仍然具備競爭力。
上述8月4日的商務部發文中提到,上半年,盡管形勢復雜嚴峻,但中國進出口增長開始企穩回升,外貿轉方式、調結構取得積極進展。
“因為決定GDP增長的是投資、消費與出口三駕馬車。目前國內投資還是比較高,消費增長還是可以。出口與進口這塊出現了下降,會有一定影響。不過,下半年可能還有微刺激的政策出現,全年的增長目標實現并不是很困難。”曹久強對記者表示。
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對外貿易工作。近幾年,國務院連續出臺了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又下發了《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意見》既立足當前要穩定外貿增長,又著眼長遠優化外貿結構,其落實也有利于我國外貿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為研判真實外貿情況,從5月下旬至6月初,商務部組織10個工作組,分別赴廣東、江蘇等14個省(區、市)開展調研和政策宣講,深入基層、口岸和港口碼頭,了解外貿企業的困難和建議,并通過調研加快相關政策的落實進度。
“2008年后外貿增速一直下降比較快,現在基本上已經適應了。不過,進口下降有點意外,因為國內消費還是不錯的。目前中央政府刺激經濟的舉措還是很多,財政余地比較大,加上改革釋放的紅利,全年增長目標實現并不困難。而且國家準備調整消費稅,擴大內需。”曹久強對記者表示。
他說,目前出口是調結構,配合國內經濟轉型。增長速度雖然下降,但是出口總量是增長的,畢竟中國經濟還在比較高的速度增長。只要國內經濟比較高的增長,個人收入快速增長,進口就會增多。而國際的不景氣并不會造成中國內需減少。
“中國未來應該靠消費需求,拉動國內投資與消費需求。需要不斷加強政府或者國有企業的直接投資,在高新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尋求新的突破。”江涌對記者表示。
有專家也表示,應不斷培育外貿競爭新的優勢,從政策上鼓勵高新技術和高科技含量,努力做到“深加工、高附加值、上檔次、創名牌”,對加工貿易而言,要延長產業鏈,這也為中國外貿及企業帶來調整機會。
盡管在我國宏觀經濟比重中,商品出口作用較20年前已相對降低,但作為穩定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仍然至關重要。可以說,7.5%的外貿增長目標不是問題,但是需要政府加大投資來拉動消費來實現。畢竟,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符合中國國情的長期戰略任務,利于中國的經濟發展。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