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從《美國中文網》近日的報道中獲悉,來自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Wellesley)的艾莉森(AlisonLePard)是一名19歲的大二學生,她說當購買衣服和配飾時,唯一的目標是個人獨特的風格。因此,她經常花心思購買不同的品牌服飾作混合打扮。她說:“我不會盲目地跟隨窗櫥模特兒的風格,也不會只穿一個品牌,不想成為被定型。”
幾乎這一代的年輕人,也有像她一樣的想法。
最近的調查發現,千禧一代的年輕人,即1977年至2000年出生的大約8000萬美國人,為自己的創立獨特的個人穿著風格,并引以為傲。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指出,相比他們父母的一代,千禧一代不太可能認同一個政黨或是與宗教聯盟。作為消費者,他們不太追捧一個品牌,更愿意建立自己的風格。
這一世代的特征迫使零售商重新思考營銷的策略,包括:商品,更衣室和標志。
例如,連鎖服裝店H&M和UrbanOutfitters不斷地推動個性化的浪潮,而其他的品牌,例如Abercrombie&Fitch和Aeropostale卻遲遲沒有做出反應,并為此付出代價。
調查指出,美國千禧一代年輕人每年花費大約6000億美元,估計將在2020年增長至大約1.4萬億美元。
千禧一代的穿著獨特,他們最不想要成為一個品牌的流動廣告牌。對他們來說,個人主義是很重要的,要有自己的時尚感。Abercrombie服裝公司表示,經過連續10年的銷售下滑,已經開始縮小衣服上的商標,并增加時尚感,以吸引16歲至22歲的年輕人。發言人邁克爾·沙伊納(MichaelScheiner)說:“他們不再想成為一個品牌的流動廣告牌,要有自己的時尚感。”
其他的公司也正在調整策略,以滿足這一群難以捉摸的年輕人。例如,Gap服裝公司的新廣告,口號為:“衣著正常”,主要是關于創造個人風格。此外,商場的業主也要作出調整。例如,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的西蒙地產集團(Simon)目前正與時尚雜志和網站合作,設有視頻,新的設計師和個性化的建議,以吸引千禧一代的消費者。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字,今年8月的零售支出持平,7月份的銷售下降0.1%。
今年8月,沃爾瑪和梅西百貨的零售商也下調其銷售預測。
由于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相比上一代人,千禧一代的年輕人更明智地購物。
超過70%的18歲至34歲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會先上網研究不同的商品,查看其價格和評分,然后,才會前往商店購買。調查指出,相比其他世代,千禧一代花費更多金錢上網消費。他們可以在網上得到大量的信息,知道如何比較價格,質量和便利性。分析員指出,這一代年輕人習慣于使用臉書Facebook的頁面和其它網上的身份,他們更喜歡混合不同的角色,促使他們嚮往不同元素的購物選擇。
作家艾倫·亞當森(AllenAdamson)說:”人們正在尋找和創造一個獨特的身份,不要讓別人告訴他們怎樣做事或穿著打扮。”
除了網站之外,不少服飾店也設有方便的支付系統,收據傳送至電子郵箱,設下手機應用程式,推出視頻,甚至創造個人的時裝周。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